今年以来,面对疫情严峻考验和持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超常规力度和举措抓好中央、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延续。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037.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2%,增速高于全省(5.2%)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6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61.3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53.5亿元,增长5.7%。

一、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一)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应明显

今年一季度,我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保持经济运行持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进入二季度,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和客观环境,我市抓国家、省和晋城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效果明显。从宏观看,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全省第1位,GDP增速排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全省第3位,整体经济运行在全省第一方阵。从个体看,全市规上工业涉及的32个行业大类中,17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3.1%。全市543家规上工业企业中,296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54.5%,实现了行业、企业增长双过半。

(二)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我市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业生产形势基本平稳。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1.4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排全省第6位。夏粮克服去年秋汛和冬小麦晚播影响,喜获丰收。初步统计,小麦播种面积增长2.4%,小麦总产量增长5.5%小麦单产增长3.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3.9%,其中食用菌增长12.6%。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初步统计,生猪出栏增长7.3%,羊出栏增长19.2%,牛存栏增长11.9%,禽出栏增长14.9%,禽蛋增长13.7%。

(三)工业的较快增长有力支撑宏观经济向好

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为62.4%,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增速高于全国(3.4%)9.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0%)1.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6月当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从六大主导行业看,煤炭、冶铸、煤层气行业是我市规上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分别增长12.1%、34.8%和6.5%,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8.6个、1.7个和0.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化工和电力行业分别下降2.8%、11.4%和13.1%,分别影响全市规上工业下降0.2个、0.3个和0.4个百分点。

从工业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2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7.3%;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0.1%、32.1%和-2.2%。

从产品产量看,全市列统的65种产品中,20种产品产量较同期增长,增长面30.8%。从重点监测的主要产品看,原煤产量增长12.6%、洗煤下降14.6%、煤层气增长6.9%、液化天然气增长2.2%、光电子器件下降47.3%、工业机器人增长29.9%、矿山专用设备下降8.0%、生铁下降3.3%、钢材增长42.2%、化肥下降5.5%、精甲醇下降33.3%、发电量下降8.1%。

(四)政策效应助推服务业快速回升

服务业快速复苏是进一步巩固我市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的重要支撑因素。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省(3.7%)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对GDP贡献率为33.4%,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从服务业七大行业看,得益于服务业助企纾困政策见效,6个行业实现正增长。批发和零售业增长较快,增长11.6%。其次是金融业增长8.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6.4%,交通运输业增长4.2%,营利性服务业增长3.1%,房地产业增长1.6%。住宿餐饮业下降1.1%。

从规上服务业三大行业看,1-5月,规上交通运输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长12.2%,增速比全省(-0.1%)高12.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货运周转量增长1.1%,增速比全省(7.4%)低6.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7位。规上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0%,增速比全省(11.0%)高2.0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规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5%,比全省(23.1%)低19.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9位。

(五)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4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高于全国(6.1%)4.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4%)5.0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

从三次产业看,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首要拉动力来自于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4.7亿元,同比增长10.3%,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1.1%。其次是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1.8亿元,同比增长13.0%,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34.1%。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未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拉动,完成12.9亿元,同比下降3.5%,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8%。

从投资类型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实现由负转正。今年以来,全市大力开展“三带一工程”,我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在持续两年的负增长后,上半年实现由负转正,完成投资61.7亿元,增速由1-5月的同比下降7.6%变为同比增长10.1%。其中,生态保护和环境运输业、水利管理业、道路运输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4.1%、30.2%、28.6%和4.7%。

(六)市场消费复苏稍显迟滞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4.3亿元,同比下降1.7%,增速排全省第9位,比一季度进位2名。其中,限上单位零售额完成83.5亿元,同比下降1.0%,降幅比1-5月收窄3.4个百分点。6月当月,限上单位零售额完成18.9亿元,同比增长12.5%,比5月份加快5.4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居全省第5位。

6月份,各县(市、区)发放商业零售和汽车消费券11550万元,继续刺激全市消费品市场回暖复苏。从主要商品类值看,6月份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137.7%,汽车类增长46.5%,家电类增长20.2%。

(七)财政收支执行优秀

上半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增速均排全省第1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8.2亿元,同比增长82.2%,增速高于全省(28.6%)53.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7.9亿元,同比增长77%;非税收入完成80.3亿元,同比增长88.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199.4亿元,同比增长29.4%,增支45.3亿元,增速高于全省(7.2%)22.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其中,民生支出162.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5%。

(八)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16.7亿元,同比增长18.1%;各项贷款余额2112.4亿元,同比增长12.3%,各项贷款比上月增加87.4亿元,比年初增加13.7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63.7%。

(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完成率64%(全年目标3.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3万人,完成率91%(全年目标2.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468人,完成率78%(全年目标7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08人,完成率70%(全年目标1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低于年度控制目标(4.5%以内)1.8个百分点。各项就业指标均排名全省前列。

(十)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1-6月份,全市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1-5月(2.2%)提高0.1个百分点。从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来看:交通和通信上涨5.3%,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3.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1%,居住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持平;衣着下降3.0%。

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市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进步,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开发区投资较快增长。

(一)工业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1、新动能领域增长迅速。上半年,全市战略新兴产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3.0%、20.9%,分别快于规上工业增速10.4个、8.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5.9%、16.3%。

2、非煤行业增速较快。上半年,非煤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快于规上工业1.2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2.0%。

3、新入库单位结构优化。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工业入库单位7户,其中:装备制造业企业3户,食品医药企业2户,煤炭生产企业1户,建筑陶瓷制品企业1户,整个入库单位更侧重于装备制造业和地域特色的食品医药和陶瓷行业,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二)制造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

近年来,我市制定各项政策引导各级开发区大力引进制造业投资项目,全市制造业投资持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保障。今年上半年,全市制造业投资完成39.1亿元,同比增长22.8%。从投资规模来看,我市制造业投资在库项目172个,同比增加27个,增长18.6%,计划总投资454.3亿元,增长12.9%。

(三)开发区投资发展良好

上半年,全市各开发区(示范区)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72.9亿元,同比增长20.8%,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4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1%。其中,工业类开发区工业投资完成48.4亿元,同比增长27.0%,高于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14.0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7%。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完成,但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着力稳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农业面临多重风险压力

目前我市已进入主汛期,防汛期间正好是露地蔬菜、粮食作物的生长期,近年来不利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如去年下半年强降雨对秋粮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气象预报显示今年自然灾害风险仍然较高,农业生产抵御灾害风险压力依然较大。同时,农业生产成本较高。今年以来,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化肥、农药、种子、农膜、柴油、农业机械费等价格普遍上涨,削弱了国家各种补贴和减负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压缩了农产品的利润空间。生猪行业不确定性大。目前,虽然生猪价格略有回升,但玉米价格仍持续高位养殖成本仍居高不下,总体来看生猪行业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需高度关注。

(二)工业“一煤独大”困局待破题

上半年煤炭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高达76%,为近年来高位。较上年(73.2%)提高2.8个百分点,较2020年(63.2%)提高12.8个百分点,煤炭行业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8.0%。煤炭行业占比不断提高,一方面受当前煤炭市场需求旺盛,煤炭价格屡创新高因素拉动,另一方面受全市装备制造业持续低迷影响。煤炭行业一业独大,一煤独强,产业转型任重道远。

(三)部分工业行业增长乏力

受去年后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以及今年3月俄乌冲突引起的国际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涨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重。通胀压力向中下游企业传导,压缩企业盈利空间。同时部分企业因成本上涨,价格倒挂,生产意愿不强。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在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32个行业大类中仍有25个行业增速不及平均水平,其中16个行业呈下降态势。一是多数消费品制造行业呈下降态势。上半年全市规上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低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分别下降42.8%、21.7%、33.0%。二是受能耗双控因素影响,陶瓷、水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工行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9%、31.7%、30.9%、11.4%,重点关注的合成氨、精甲醇、化肥产量分别下降6.8%、33.3%、5.5%,水泥、混凝土、瓷质砖产量分别下降22.1%、37.9%和12.0%。

(四)工业投资拉动力减弱

上半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8亿元,同比增长13.0%,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6.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采矿业投资完成34.0亿元,增长5.1%,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5.6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完成39.1亿元,增长22.8%,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1.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18.7亿元,增长10.0%,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

(五)产业类投资占比完成不理想

上半年,全市产业类投资完成111.9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1.6%,低于全年目标6.4个百分点。其中,沁水县产业类投资占比高于全年目标0.4个百分点;泽州县、城区、开发区、高平市、阳城县和陵川县产业类投资占比分别低于全年目标11.2、10.7、8.8、7.3、6.3和2.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增速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的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低57.5、11.9、5.3、0.4个百分点。

四、对策建议

总的来看,随着我市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但要清醒看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突出、复杂因素较多、不确定性较大,稳增长的基础仍需巩固,完成预期目标任务仍需持续加力。

(一)进一步提高经济调度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要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机制,科学精准分析研判全市各主要经济指标现状走势,找出弱项和短板指标,制定有针对性的促发展举措。各县区各部门要强化经济运行协调调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指标,持续推进经济运行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始终保持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继续加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实施力度

要坚持政策靠前发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逐条逐项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全力以赴推动国家、省、我市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早落地见效,尽早对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产生更大政策效应。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下沉、靠前服务,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全力帮助各地解决实际问题。要问需于企,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从政策、市场、资金、原料、用工等方面精准识别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一企一策,因企施策,找到痛点、打通堵点、化解难点,切实帮助企业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阻碍,助力企业持续向好发展。

(三)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合理规划引导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提升农户应对极端天气的时效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要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针对当前生猪行业发展不确定性较大的现状,要继续落实政府稳定生猪生产相关政策,稳定养殖用地和环保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精准实施生猪产能调控和猪肉收储调节,提升养殖户的生产信心。强化生猪全产业链信息监测和预警,引导养殖户科学做好生产经营决策,提高抗风险能力,促进生猪稳产保供,引导生猪行业健康发展。

(四)坚定不移强化“项目第一支撑”

坚定“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的思想理念,狠抓项目建设,扎实谋划一批产业转型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社会民生项目,跑出项目推进“加速度”。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保障项目引进来、落下去、建起来、出成效。

(五)持续夯实开发区项目建设“主平台”

要以“三个一批”活动为抓手,狠抓开发区签约项目建设进度,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制,切实发挥好开发区主战场、主引擎作用。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开发区在项目引进、落地中的瓶颈问题,做好与上级的沟通协调和基层的对接工作。要在招商环境上下功夫,出台的招商引资管理办法、中介人奖励兑现政策、重点招商产业政策等应形成招商引资规范体系,确保提供各项手续办理便利条件,满足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需要。

(六)持续恢复和促进服务业发展

一是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消费信心;进一步利用好消费券等促消费政策杠杆作用,扩大促消费政策的覆盖面,进而带动居民消费,发挥消费的“乘数效应”,持续激发消费内生动力的释放。二是继续加大对住宿、餐饮、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的服务消费产业扶持力度,引导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健康协调发展,确保前三季度服务业继续保持向好趋势。

下阶段,全市上下要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增效力激活力添动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