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持续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春耕备耕有序开展,农业经济整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一、农业经济运行平稳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放缓

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6%)2.5个百分点。

全市农业生产主要以牧业、林业及种植业为主,三者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分别为68.7%、23.5%和4.0%,合计达96.2%。从主要行业看:林业较快增长5.5%,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3个百分点;牧业小幅下降0.1%,下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03个百分点;种植业下降8.4%,下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4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看,“五增两降”:零星植树增长14.4%、育种育苗增长1.7%、羊出栏增长1.0%、禽出栏增长0.8%、禽蛋产量增长2.5%;蔬菜产量下降6.3%、生猪出栏下降1.4%。

(二)蔬菜产量下降,拉低农业产值

一季度,全市蔬菜品种主要是黄瓜、西红柿、西葫芦、辣椒等,受市场价格波动和主体经营不佳影响,全市设施蔬菜面积3819.4亩、同比下降3.2%;产量18982.7吨、下降6.3%。

(三)林业生产较快增长,有力支撑农业发展

一季度,全市零星植树437.4万株,增长14.4%;育种育苗面积1835公顷,增长1.7%,带动林业产值增长5.5%,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119.5%,成为唯一正向拉动主力。

(四)畜禽生产总体平稳,生猪下降影响较大

一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115.5万头,增长7.0%,其中能繁母猪9.9万头,增长2.4%;羊存栏35.3万只,下降9.4%;家禽存栏1259.8万只,下降3.2%。一季度,全市生猪出栏52.3万头,下降1.4%;羊出栏7.4万头,增长1.0%;家禽出栏648.0万只,增长0.8%;禽蛋产量3.1万吨,增长2.5%。

生猪产业在我市农业经济中占比较大,一季度占比达43.9%,近三年来,生猪出栏量首次出现负增长(2022年增长14.4%、2023年增长8.0%、2024年增长8.3%),下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6个百分点,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影响不容小觑。

(五)冬小麦受旱,积极应对保产

在春耕备耕工作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全市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目前,冬小麦已全面进入孕穗抽穗期,自3月份以来,降水持续偏少,全市小麦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旱情。对此,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积极落实小麦抗旱浇水等措施,持续推进应急补灌、“一喷三防”作业,全力以赴降低旱情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保障小麦健康生长。

二、主要农产品价格动态

(一)粮食价格下行

受国际粮价低位运行,国内粮食库存充足,政策性粮源持续投放等影响。一季度,小麦平均收购价为2.4元/公斤,同比下降18.5%,玉米平均收购价为2.1元/公斤,下降9.2%。

(二)生猪价格先涨后跌

今年以来,全市生猪收购价呈现波动变化。1月份平均收购价为16.2元/公斤,环比上涨3.2%;2月份降至15.5元/公斤;3月份继续下跌至14.4元/公斤。一季度,全市生猪平均收购价为15.3元/公斤,同比上涨3.7%,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猪产业的平稳发展。

(三)蔬菜价格同比下降

从监测的六种主要蔬菜看,一季度,六种蔬菜的平均批发价格为4.3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28.3%。蔬菜价格走低的原因:由于外地蔬菜生产形势良好,且输入稳定,使得市场供应量显著增加,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蔬菜的产量将进一步提升,预计蔬菜价格会延续下行趋势。    

(四)鸡蛋价格走低

一季度,鸡蛋平均收购价格为8.0元/公斤,处于低位水平,同比下降3.7%。

三、当前我市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

(一)“一猪独大”问题突出,负向作用显著

一季度,生猪产值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超过40%,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受去年一季度生猪出栏量较大影响,全省生猪出栏量下降1.7%,我市下降1.4%,虽略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由于产业结构中“一猪独大”的问题,生猪出栏下降对我市农业经济的负向影响被进一步放大,下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6个百分点。

(二)家禽养殖收益较低,产能释放不足

一季度,家禽产业占比约20%,是农业产值构成的重要组成。全市禽蛋产量同比增长2.5%,拉动总产值0.4个百分点,家禽出栏增长0.8%,拉动总产值0.04个百分点,家禽产业整体拉动作用不明显。主要原因是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不断增加;肉鸡、蛋鸡等主要畜禽产业市场行情持续低迷,肉鸡出栏价格同比下降5%左右,鸡蛋出场价格同比下降4%左右,养殖企业(场、户)普遍亏损,致使部分养鸡场停产、部分建成项目未达产达效。

(三)蔬菜产出效益不高,种植规模下降

一季度,我市主要设施蔬菜品种是黄瓜、西红柿、西葫芦、辣椒等,今年蔬菜价格较上年同期降幅较大,处于微利状态运营,设施蔬菜规模种植户生产积极性不高。尽管一季度我市新投产蔬菜设施约300亩(主要包括泽州宝义兴150亩、高平炎谷丰60亩、阳城建丰源90亩),但阳城、高平、沁水3个县(市)有约400亩设施蔬菜未生产,影响产量减少1272.9吨。

四、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扎实推进春管春耕工作

要做好农资、农机和科技备耕工作。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供应充足,全力保障春播生产顺利进行。严格落实《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春季主要粮食作物施肥指导意见》等技术指南,科学指导规模种粮主体做好耙耱、中耕、除草、追肥、灌溉等春管工作,促进小麦健康生长,为夏粮丰收筑牢基础。

(二)加大设施农业扶持力度

应尽快落实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通过明确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培育市场主体、打造特色品牌等政策措施,有效激发设施种植户种植积极性,从而为增加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打下基础。

(三)加强畜牧业政策资金支持

要进一步落实好市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资金,用于实施畜禽品种改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升级、标准化创建等项目;鼓励金融部门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畜牧养殖企业贷款贴息,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拓宽抵押范围,提高贷款额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生产能力。加快推进泽州金凤凰50万只蛋鸡、高平安俊和源300万只蛋鸡、阳城恒峰万头猪场、阳城壬辰甲秀50万只蛋鸡等项目建设,推动生猪、家禽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