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受宏观环境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四上”企业数量在入库减少和退库增多的双重压力下,全市“四上”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增速减缓。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四上”企业在库数量增速减缓
截至3月末,全市“四上”企业在库数量达到2298家,同比增长2.4%,低于上年同期增速9.6个百分点。
(二)“四上”企业入库数量同比减少
2025年一季度,全市共入库“四上”企业57家,较2024年一季度减少24家。减少最多的专业是工业(16家),减少最多的县区是陵川县(8家)和开发区(8家)。
(三)“四上”企业退库数量同比增多
2025年一季度,全市共退库“四上”企业56家,较2024年一季度增加28家。增加最多的专业是建筑业(15家),增加最多的县区是城区(21家)。
(四)“四上”企业净增数量较少
2025年一季度,全市“四上”企业净增1家,较2024年一季度减少52家。
分专业看,呈现“3正3负”特点,净增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批零业(13家)、住餐业(5家)、工业(2家)、服务业(-3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5家)、建筑业(-11家)。
分县区看,净增数呈现“4正3负”特点,净增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阳城县(11家)、高平市(10家)、沁水(4家)、开发区(2家)、泽州县(-8家)、陵川县(-3家)。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四上”企业总体数量偏低。全市2025年3月“四上”企业数量(2298家)较少,占全省“四上”企业(29404家)的7.8%,排全省第6位。
(二)部分专业和县区退库较多。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建筑业和房地产退库数量分别增加15家和6家,城区和泽州县退库数量分别增加21家和18家。
(三)“准四上”企业储量不足。从省反馈的一季度税务达标新开业企业来看,全省共有26家(太原7家、吕梁8家、长治4家、阳泉3家、大同2家、晋中1家、运城1家)达标未入库单位,晋城为0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市“准四上”企业储备不足。
三、工作建议
(一)强化责任落实,做好“准四上”企业培育。不断强化发改、工信、住建、商务、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等部门的企业培育主体责任,强化对企业的跟踪监测和重点帮扶,与统计部门共享信息,及时发现和督促符合入库条件单位及时申报入统。
(二)强化项目建设,注入经济发展动力。牢固树立项目是第一支撑的鲜明导向,紧密围绕“三个一批”活动,优化审批流程,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重大项目的签约、开工、投产进程,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三)强化业务培训,严把入退库审核关。对“四上”企业入退库申报时间、审核范围、审核要求、申报资料等重点内容进行培训,把握审核要点,标准鉴定准确,持续提升审核人员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