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国家及省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稳生产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工业生产开局平稳,行业及企业增长面稳中有升,新质生产力成为工业生产稳健前行的重要支撑。但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市场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低迷等挑战依然存在,工业经济稳增长仍面临较大考验。
一、工业生产总体稳健,“压舱石”作用持续稳固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6.5%)和全省(7.7%)3.4和2.2个百分点。纵向看,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自2023年以来最高首季增速。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增速4.5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59.2%,稳定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一)多数行业实现增长,主导行业拉动明显
行业增长面持续扩大。一季度,全市列统的33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57.6%,较2024年一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主导行业拉动明显。一季度,煤炭、煤层气、装备制造、钢铁、化工和电力等六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速“五升一降”,合力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23.9%,为近6年来季度最高增速。
(二)超半数产品生产加快,主要产品创季度新高
一季度,全市列统的71种产品中,36种产品产量较同期增长,增长面50.7%。主要产品创新高。一季度,原煤(3462.1万吨)、煤层气(18.2亿m³)、钢材(350.3万吨)、化肥(58.4万吨)、光电子器件(12.7亿件)等主要工业产品均实现较快增长,创近年同期产量新高。
(三)企业增长面持续扩大,重点企业拉动明显
超五成企业实现正增长。一季度,晋城726户规上工业企业中,376户企业产值保持正增长,企业增长面51.8%,较2024年全年(46.8%)提高5个百分点。重点企业拉动明显。45户十亿级(2024年产值过十亿)企业中26户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57.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50.5%。
(四)各县(市、区)齐头并进,主要县市支撑有力
一季度,全市7个县(市、区)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泽州县增长13.0%、高平市增长11.8%、陵川县增长11.2%、阳城县增长11.2%、城区增长10.5%、开发区增长10.4%,沁水县增长8.0%。主要大县支撑有力。一季度,泽州、高平、阳城等主要工业大县均实现两位数增长,3个县(市)合计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3个百分点,贡献率超八成(83.2%)。
二、新质生产力引领增长,民营经济活力增强
(一)新质生产力引领增长,新动能持续释放
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1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5.9%,增速较2024年全年增长8.6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速强劲,分别增长21.8%和21.5%。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6.2%,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6.3个百分点,较2024年全年增长10.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0.8%。
(二)装备制造增势强劲,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装备制造业高速增长。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9%,增速快于规上工业14.0个百分点,较2024年全年加快18.4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8%。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20倍,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占比明显提高。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3%,较2024年全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三)民营企业表现良好,工业经济彰显活力
民营企业增长加快。一季度,全市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增速高于规上工业2.2个百分点,较2024年全年加快6.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4.1个百分点,贡献率41.2%,较2024年全年提高19.3个百分点。企业产销率同比提高。一季度,民营企业产销率由2024年全年的95.5%增长至97.7%,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四)工业出口快速增长,重点企业表现亮眼
出口交货值增速创新高。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5.6亿元,同比增长31.6%,较2024年加快28.2个百分点,为2022年6月份以来新高。主要出口企业中,绿洲纺织、智绘沧穹出口交货值增长近20倍,泫氏实业增长近6倍、富晋精密增长超1倍。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工业产销率回落明显
今年以来,受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国内需求持续低迷影响,市场需求低位运行。价格端,PPI探底承压。一季度,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处于低位。销售端,产销持续回落。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产销率92.3%,较2024年全年回落3.0个百分点,产销不畅情况依然存在;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1.8%,较2024年全年回落0.9个百分点。预期端,企业预期总体偏弱。一季度工业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景气指数为112.4,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4.1,两指数较2024年四季度(127.5、129.6)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相对景气”区间。
(二)传统行业增长乏力,后续发展持续承压
煤炭行业持续承压。经测算,一季度,全市原煤混合均价同比下降18.1%,价格持续走低给煤炭行业增长带来压力,后期煤炭市场如果没有重大利好,煤炭行业下行风险将进一步加大。部分传统行业出现下滑。一季度,全市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3.9个百分点;废钢行业同比下降6.4%,影响规上工业下降0.2个百分点;受房地产等下游行业需求不振影响,水泥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2%,陶瓷行业下降9.2%。
(三)企业盈利压力较大,经营质态仍需改善
企业利润持续下降。受煤炭、钢材、尿素等大宗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2亿元,同比下降35.5%。其中,煤炭行业实现利润7.8亿元,同比下降60.0%,影响规上工业利润下降34.0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一季度,全市726户规上工业企业中,397户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54.7%,较2024年全年扩大15.3个百分点,其中,钢铁(亏损面87.5%)、水泥(66.2%)、化工(60.8%)、装备制造(58.1%)、煤矿(51.7%)等主要行业或企业亏损面均超过50%。受利润大幅下降影响,一季度,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5.7亿元,同比下降13.8%。
(四)新纳统企业大幅减少,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截至3月末,全市在统的726户规上工业企业中,新纳统企业33户,较去年一季度减少23户,下降41.1%。一季度,新纳统企业共完成产值4.7亿元,较去年一季度减少4.4亿元,下降48.9%。新纳统企业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较去年一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
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稳增长的相关建议
一是促产销,更大力度帮扶企业开拓市场。建立更加高效的政府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打通各产业的堵点,快速有效的传递产业链上下游间的供需信息,更大力度帮扶支持企业拓市场、稳订单,全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带动相关行业良性发展。
二是促转型,加速新质生产力布局。根据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煤炭、钢铁铸造等主导产业升级步伐,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力度,全面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传统产业质效双重提升。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力度,积极布局电子信息、机器人、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三是促惠企,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及时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生效,降低企业税收负担;进一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帮扶企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切实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是促增量,加快项目落地入统。牢牢守住存量基本盘,持续发挥晋钢集团、晋控装备、兰花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引领拉动作用,确保头部企业发展稳中有进。集中力量培育招引一批龙头型企业、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在建工业项目的竣工达产进度,及时申报入库纳统,尽快形成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