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开局良好。

一、农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7.1%。我市农业生产以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为主,其中农业(种植业)增长7.9%,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5.6%,拉动增长0.4个百分点;林业增长2.1%,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6.2%,拉动增长0.4个百分点;畜牧业增长8.7%,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85.4%,拉动增长6.1个百分点。

(一)蔬菜产量略增、瓜果产量大幅增长

一季度,全市蔬菜面积3944.4亩,与去年基本持平,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为20254.6吨,占2023年总产量的4.9%,同比增长2.2%。在泽州县大力种植草莓的作用下,水果产量和种植面积均明显增长,全市瓜果(主要为草莓)面积 390.6亩,增长 14.4%;产量744.5吨,增长45.8%。

(二)林业生产稳中有增

一季度,全市零星植树382.4万株,增长4.3%;育种育苗面积1805公顷,增长1.3%。拉动林业产值小幅增长2.1%。

(三)畜牧业发展较快增长

一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108.0万头,增长4.8%,其中能繁母猪9.7万头,增长5.3%;羊存栏39.0万只,增长2.4%;家禽存栏1301.3万只,增长0.5%。一季度,全市生猪出栏53.0万头,增长8.3%;羊出栏7.3万头,增长6.5%;家禽出栏642.6万只,增长6.2%;禽蛋产量3.0万吨,增长11.9%。

(四)冬小麦苗情长势良好

春耕备耕有序推进,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一季度,小麦陆续返青,正是春季管理特别是晚播小麦促弱转壮的关键时期,进入3月份以来,我市降水充沛,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小麦苗情持续向好,一二类苗占比达80%以上,长势较好。

二、主要农产品价格情况

(一)粮食价格下跌

一季度,小麦平均收购价为2.9元/公斤,同比下降3.8%,玉米平均收购价为2.3元/公斤,下降15.7%。

(二)生猪价格有所回升     

今年以来,全市生猪收购价有所回升,1月份平均收购价为14.1元/公斤,环比上涨3.7%,2月份升至15.9元/公斤,3月份回落至14.2元/公斤。一季度,全市生猪平均收购价为14.8元/公斤,同比增长2.5%,带动生猪产业持续较快发展。

(三)蔬菜价格同比上涨

从监测的六种蔬菜看,一季度平均批发价格为6.0元/公斤,增长7.5%。随着天气回暖,蔬菜产量将逐步增加,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会有所回落。 

(四)鸡蛋价格下降明显

一季度,鸡蛋价格受鸡饲料价格下跌影响总体处于低位水平,鸡蛋平均收购价格为8.4元/公斤,同比下降19.9%。

三、当前我市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作物面积存在不稳定性

近两年,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粮经矛盾短时间难以解决,在各种保障粮食安全政策的引导下,经济作物规模扩张空间受到严重制约,同时受耕地面积限制,许多农户出现将部分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改种粮食等现象,导致经济作物面积受到挤压。

(二)种植收益减少,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

去年冬季以来,以玉米为主的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一季度,玉米价格同比下降15.7%、红薯价格下降38.9%、小麦价格下降3.8%,各类农资价格同比虽有所下降,但农资降幅仅为农产品降幅的三分之一。主要农产品价格下降,直接影响种植户收益上涨不明显甚至亏损,导致其生产积极性不高,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抗旱防灾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缺乏,特别是在粮食生产上,晋城市大部分地区是山区,受地理条件影响,种植农作物的地块较为零散,田间道路不配套,大型农机通行难,种植效率低且用工成本高;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相对滞后,水利设施蓄水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很难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

四、下一步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经济作物产能

全面发展设施农业,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力度,提高设施蔬菜、水果种植比重,增加蔬菜、水果单产;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安排茬口,积极引进高附加值品种。

(二)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扶农力度

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在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同时继续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提升农业为农民增收的能力。

(三)扎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4月下旬是我市春播高峰期,一方面要加强春播面积落实情况调度,确保种足种满;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气象灾害和病虫草害预警预报,针对性采取防“倒春寒”、防冰雹、防春旱、防病虫害措施,继续有效落实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延长灌浆期、增加穗粒重,争取夏粮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