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力巩固经济回稳基础,全力攻坚发展薄弱环节,生产供给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全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33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增速高于全国(5.2%)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1.2亿元,同比增长4.2%,排全省第7位;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05.5亿元,同比增长7.7%,排全省第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46.5亿元,同比增长6.2%,排全省第2位。

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

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稳健,展现出较强的韧性。整体表现为“一季度高开、二季度稳走、三季度回升、全年向好”:一季度抢抓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的窗口期加快经济恢复、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加大工作推动对冲经济下行势头、保持稳定增长,三季度多措并举克服高基数效应、持续回升上扬,四季度全力攻坚冲刺、全年顺利收官。全年我市多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GDP、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增速排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全省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排全省第5位,宏观经济延续稳进向好的势头,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农产品供应充足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5.2亿元,同比增长4.3%。全年粮食产量68.8万吨,增长0.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1.5%,水果产量增长2.4%,中药材产量增长8.0%;全年畜牧业生产数据尚未发布,预计将延续前三季度的良好趋势。前三季度,生猪出栏增长7.6%;羊出栏增长5.3%;肉禽出栏增长4.1%;禽蛋产量增长8.7%。

(二)工业经济较快增长,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为60%,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高于全国(4.6%)和全省(4.6%)3.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

从工业主导行业看,煤炭、废钢回收利用和钢铁三大行业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6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增长4.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废钢行业增长48.5%,拉动增长2.8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增长29.8%,拉动增长1.7个百分点;煤层气行业增长11.1%,拉动增长0.6个百分点;化工行业增长6.3%,拉动增长0.1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增长5.5%,拉动增长0.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下降21.6%,影响规上工业下降0.6个百分点。

从工业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9%、51.5%和0.6%。

从产品产量看,全市列统的78种产品中,34种产品产量较同期增长,增长面43.6%。从重点监测的主要产品看,原煤产量增长5.7%、煤层气增长10.5%、液化天然气增长2.8%、光电子器件下降20.9%、矿山专用设备增长17.7%、生铁增长2.8%、钢材增长25.6%。

从转型升级看,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1.2个百分点。战新产业中,新材料产业增长26.3%,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5.1%。数字产品制造业中,数字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增长44.7%。

(三)服务业加快恢复,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

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46.5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国(5.8%)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1.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

服务业7个行业中,6个行业实现正增长,3个行业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从增速看,住宿餐饮业增长较快,增长16%;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11.5%,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7.9%、6.9%,金融业增长6.4%,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8%;房地产业下降0.5%。从排位看,非营利性服务业、营利性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速排全省第2位。

(四)市场消费回暖向好,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5.7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高于全国(7.2%)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5%)2.5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其中,限上单位零售额完成193.2亿元,同比增长7.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475亿元,增长8.6%;乡村100.8亿元,增长5.1%。按消费结构分,商品零售474.1亿元,增长5.9%;餐饮收入101.6亿元,增长19.2%。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2%,涨幅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从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来看: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9%,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衣着上涨1.6%,医疗保健上涨1.6%,居住上涨0.4%;食品烟酒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1%,交通和通信下降3.5%。

(五)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项目攻坚持续突破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6.6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高于全省(-6.6%)7.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6位。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1.2亿元,同比增长19.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82.6亿元,下降6.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92.8亿元,同比增长4.7%。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5.7:39.4:54.8。

从投资类型看,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29.8亿元,增长2.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9.4亿元,增长2.0%。工业投资完成282.8亿元,下降6.3%。民间投资完成266.8亿元,下降7.6%。

从高质量发展指标看,产业类投资完成362.8亿元,增长2.7%,增速排全省第2位。一产投资增长19.9%,增速排全省第3位。

从项目支撑看,全年全市在库项目2353个,同比增长10.8%;本年投产项目663个,同比增长13.9%。全市10亿元以上在库项目79个,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30%,比上年全年提高1.9个百分点;50亿元以上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10.1%,比上年全年提高1.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

(六)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外贸易总体平稳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32.9亿元,同比增长10.9%;各项贷款余额2498.6亿元,同比增长23.6%。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68.8%。

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9.6亿元,同比下降5.5%,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13.1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5位。其中:出口总额22.3亿元,增长22.9%;进口总额17.3亿元,下降27.2%。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3835元,增长5.2%,增速排全省第2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790元,增长9.4%,增速排全省第2位。

全市全市新增就业人员4.8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3.9万人的125.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4%,低于年度控制目标(4.5%以内)1.96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7893人,完成目标任务7000人的112.7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448人,完成目标任务1300人的111.38%;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2.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2.5万人的116.51%,各项就业指标均排名全省前列。

二、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加力夯实

总的来看,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年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延续了近年来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更趋复杂,推动经济持续好转仍面临较大挑战。从国际看,受通胀高企、金融环境收紧、需求不足及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减弱。两个主要国际经济组织都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低于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2.9%。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2.4%,预计增速将连续第三年放缓。从国内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虽然好于发达经济体,但国内经济所面临的消费和出口动能不足、房地产市场低迷等问题依然突出。从晋城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部分领域恢复不够充分,发展支撑仍显不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

(一)宏观层面:整体恢复不及预期,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放缓。受下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内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叠加基数逐步抬升等影响,全年经济不及预期。与良好开局的一季度相比,全年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回落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3.3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回落6.5个百分点。二是经济效益提升乏力。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受税收收入拉动相对不足、非税收入支撑减弱等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8个月增长放缓。企业持续亏损,受“价格低、成本高”双向挤压,1-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38.7%、今年持续负增长,企业利润率(9.4%)比同期下滑6.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煤炭、煤层气、钢铁等主要行业总体亏损。

(二)中观层面:部分行业领域长期疲态,发展支撑依然不足

一是部分重点行业运行低迷。装备制造业未现拐点、降幅仍较深,全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6%,增速低于规上工业29.4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装备制造业降幅均在20%以上。先进制造业仍处于下行区间,光机电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8%、28.8%。二是投资领域短板突出。工业投资中断回升趋势,在上半年连续6个负增长后,7月份转正,11月份再次负增长,全年下降6.3%。民间投资连续9个月下降,全年民间投资下降7.6%。开发区投资降幅较大,全年全市各开发区(示范区)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59.3亿元,同比下降32.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2%,占比较上年全年下降10.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类开发区工业投资完成106.8亿元,同比下降39.8%,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为37.8%,占比较上年全年下降21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市场仍较低迷。政策效应尚未充分显现,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0.5%,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同比下降9.4%,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166.2%,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8.3%。

(三)微观层面:企业经营仍面临较多困难,价格成本问题制约发展

工业企业面临产品价格下滑冲击。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8.7%,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14.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7.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4%,我市煤炭、制造业等行业出现“增量不增产值”的情况。同时企业营业成本居高不下,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成本费用同比增加7.8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增加8.3元,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增加5.4天。

三、建议

2024年,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工作的十件大事,用好用活“六化工作方法”,把握稳与进的关系、立与破的关系、量与质的关系,有力进取、该立则立、先立后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城篇章。

(一)强化经济运行调度,以目标导向引领贯彻落实

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市委“30字”要求,对照目标任务,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尤其是部分长期低位徘徊指标和落后指标的动态监测。以开局就是冲刺的干劲,紧盯时间表、增强紧迫感,千方百计促进传统产业企稳回升,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及时补齐我市经济运行中的短板和弱项。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发展情况的分析梳理,积极研究应对举措,扎实做好稳定生产、扩大内需、提振预期等工作,筑牢经济运行恢复向好的基础。

(二)坚定不移加快转型,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态势

以光机电牵引转型,锚定产值“5年1000亿”目标,围绕明确产业定位、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要素保障、优化体制机制、坚持创新驱动、精准招商引资、强化人才支撑、创优营商环境8方面持续发力,聚焦视觉系统、新材料、人工智能3条产业链,做大做强“1+130”产业集群,全方位优化产业生态,加快建设光机电产业的集聚城市。以能源支撑转型,坚决扛起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坚持煤层气全产业链发展,扎实推进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能源革命的领跑城市。以数字赋能转型,持续优化新基建布局、加快产业数字化、做优数字产业化、加强数字化治理,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

(三)积极推动项目建设,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始终树牢项目第一支撑导向,用足用好“四全工作法”,做好“干、谋、攻、促”四字文章,以项目管理抓紧贯彻落实,聚焦300个重大项目,科学组织管理,高效指挥调度,强化服务保障,实行“赛马”比拼,抓好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环城水系清水复流、张峰调水供水、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等重大牵引性工程,抓好开发区“三个一批”和县级层面组织实施的项目,为稳定经济增长积蓄强劲动能。

(四)持续激发市场消费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常态化开展促消费活动,继续发放各类消费券,全面激活餐饮消费,鼓励扩大汽车消费,大力推动家电消费。围绕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十大物流园区,加快建设“一县一乡村e镇”,着力打造特色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持续完善“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的空间布局,不断丰富产品供给体系,深入实施基础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构建全产业生态,持续擦亮“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不断提升晋城康养的知名度、辨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