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围绕“蔬菜、中草药材、生猪、家禽、肉羊和蜂业”六大特优产业,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一、农业生产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3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排全省第2位。 从主要行业看,牧业较快增长6.4%,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100.7%,拉动增长3.6个百分点;林业小幅增长1.4%,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2.1%,拉动增长0.1个百分点;农业(种植业)下降1.9%,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10.4%,影响下降0.4个百分点。
(一)小麦产量预计小幅增长
今年4月中旬受强对流天气影响,部分山区乡镇出现短暂低温、降雪天气,导致小麦受冻结实率降低,但整体影响不大,预计2023年全市小麦产量小幅增长。
(二)部分经济作物增速下降
上半年,我市主要经济作物除中药材产量同比增长10.6%外,蔬菜及食用菌、瓜果、园林水果产量均同比下降。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下降5.2%。受大棚流转到期未种植、大棚用地被占地和改种粮食等影响,上半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面积1.6万亩,同比下降1.8%;产量6.1万吨,减产0.3万吨,下降5.2%。
瓜果类产量下降5.0%。受草莓收益下降和到期未种植的影响,上半年,全市瓜果类面积724.6亩,增长2.2%;产量0.1万吨,减产55.9吨,下降5.0%。
园林水果产量下降6.9%。受4月份持续低温和桑树改种粮食的影响,上半年,全市园林水果面积1.6万亩,下降5.1%;产量0.8万吨,减产597.4吨,下降6.9%。
(三)主要畜禽生产形势较好
生猪生产较快增长。上半年,我市生猪出栏96.7万头,增长7.6%。二季度末生猪存栏105.1万头,同比增长3.5%,环比一季度末增长2.0%。其中能繁殖母猪9.8万头,同比下降2.0%,环比一季度末增长7.0%。
其他主要畜禽生产较好。上半年,我市牛存栏增长11.9%、出栏增长5.8%,羊存栏增长6.7%、出栏增长6.3%,禽存栏增长1.9%、出栏增长1.8%,禽蛋增长5.1%,牛奶增长59.6%。
(四)林业生产增速回落
上半年,我市育种育苗面积下降1.3%、造林面积增长13.7%、零星植树增长1.1%,增速分别低于一季度0.9个、39.5个和16个百分点。
二、主要农产品价格情况
(一)粮食价格涨幅趋稳。二季度,我市小麦和玉米价格均出现同比微涨、环比下降的情况。上半年,小麦收购价为3.0元/公斤,同比增长5.6%,二季度当季收购价为2.9元/公斤,同比微涨0.2%,环比一季度下降0.5%。上半年,玉米收购价为2.72元/公斤,同比增长3.3%,二季度当季收购价为2.68元/公斤,同比微涨0.5%,环比一季度下降2.0%。
(二)生猪价格低位运行。上半年,我市生猪收购价为14.2元/公斤,同比增长4.1%,猪粮比为5.2:1,仍低于盈亏平衡点(6.0:1)。二季度当季收购价为13.9元/公斤,同比下降5.2%,环比一季度下降3.5%。随着猪周期的触底,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会有所回升。
(三)鸡蛋价格小幅回落。上半年,我市鸡蛋平均价格为10.2元/公斤,同比增长4.6%,二季度当季价格为10.0元/公斤,同比下降4.7%,环比一季度下降3.8%。
三、存在问题
(一)极端天气灾害频发
近年来,低温冻害、高温少雨等极端气候变化异常,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差。我市今年3月16日的一场冻雨,使正在开花的杏花、桃花普遍受冻,给水果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6月11日-12连续降水,局部地区遭遇冰雹灾害,也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畜牧业品牌薄弱
目前,我市生猪养殖风险依然存在,非洲猪瘟仍存在零星偶发的风险,养殖主体信心还存在不足,产业体系还不够健全,散养比重较大,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短,肉类品牌缺失,产品附加值较低,畜牧业生产还需发力。
四、建议
(一)持续抓好防灾减灾
要牢固树立“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始终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一方面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加大应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技术指导力度,根据苗情长势和气候变化,着力抓好以追肥、防霜、防冻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工作,提高面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应急能力。另一方面盯紧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力争早发现、早预警,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科学指导防控技术,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二)优化生猪产业结构
受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整个生猪产业周期进一步拉长,要做好疫病防控,掌握生猪产销形势,引导养殖户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投资,保持养殖均衡生产、有效供给,促进生猪市场供给总量平衡。扶持生猪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饲养,支持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引进良种、繁育良种,扩大和提升养殖规模和水平,促进生猪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