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常住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县(市、区)城镇化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一、人口发展现状

(一)人口总量保持稳定

2022年晋城市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18.93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增长0.03%。全市常住人口占全省的比重为6.29%,常住人口总量保持稳定。

分性别看,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0.07万人,占50.73%;女性人口为107.86万人,占49.27%,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98,继续保持在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范围内。


图1  2022年全省各市常住总人口数

                                                                           单位:万人

(二)人口自然增长率创新低

2022年晋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6‰(全国-0.60‰、全省-0.98‰),比上年下降0.63个千分点,自然减少0.17万人。其中,出生人口1.69万人,比上年减少0.0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72‰(全国6.77‰、全省6.75‰),比上年下降0.3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86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47‰(全国7.37‰、全省7.73‰),比上年提高0.31个千分点。从变化曲线看(图2),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全市人口出生率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回升,2017年达到峰值,但之后持续走低,家庭生育行为低于社会预期。这与大众生育观念转变,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婚育年龄推迟、生育意愿走低,生育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有关。

图2  2010-2022全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单位:‰

(三)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

2022年末,晋城市城镇常住人口为140.17万人,比上年增加1.09万人,增长0.78%;乡村常住人口为78.76万人,比上年减少1.03万人,下降1.2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03%,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3.96%)0.0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22%)1.19个百分点。2022年晋城市城镇化率在全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4位,与前3位太原市(89.34%)、大同市(73.72%)和阳泉市(72.29%)的差距分别缩小了0.37个百分点、0.14个百分点、0.12个百分点。

(四)县城城镇化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分县(市、区)看,各县(市、区)城镇化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城区(100.00%)、高平市(55.00%)、阳城县(51.33%)、沁水县(50.28%)、泽州县(49.03%)、陵川县(45.42%)。城镇化水平最低的陵川县与第二高的高平市的差距9.58个百分点,比上年缩小0.20个百分点(图3)。我市着力推进县(市、区)城镇化协调发展,6县城城镇化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图3  2011-2022年城镇化率及增长幅度变化情况

                                                                               单位:%  

二、晋城市人口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一)“三孩”政策生育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

2022年晋城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72‰,比上年下降0.31个千分点,在2021年全面“三孩”政策实施后继续下降,但降幅比2021年减小0.22个千分点。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晋城市常住人口出生率的变化曲线看,全面开放“三孩”政策带来的生育潜力还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这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对部分人婚育安排产生了一定影响(2022年全市结婚登记12119对,比上年减少2506对,下降17.14%),同时,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重了生育顾虑,使得部分家庭推迟或放弃生育计划;另一方面,全面“三孩”政策新近实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尚未完善,加上生育、养育、教育孩子的成本居高不下,造成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上犹豫不决。

(二)全市城镇化水平提升速度放缓

2022年末,晋城市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比上年下降0.3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50个百分点)和全省(0.5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虽然目前晋城市城镇化率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差距从2021年的0.13个百分点缩小到2022年的0.07个百分点,从长远看(图4),晋城市城镇化率年增长幅度出现放缓趋势,2022年城镇化率增长幅度为10年来最低。一是2022年全市基本未进行乡改镇的城乡属性调整,城镇区域扩张对城镇化率的影响较低;二是2018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全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对城镇化率的拉动在弱化。三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乡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晋城市吸引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放缓(2010年至2020年10年间乡村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6.00万人,比重降低7.12个百分点,而城镇劳动年龄人口十年间增长了9.51万人)。

图4  晋城市2011-2022年城镇化率及增长幅度变化情况

                                                                                单位:% 

(三)部分县(市)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22年末,全省11个县级市常住人口为403.98万人,城镇化率为62.28%,我市高平市城镇化率(55.0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28个百分点;全省80个县常住人口为1613.99万人,城镇化率为46.38%,我市陵川县城镇化率(45.4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96个百分点。

三、推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多举措挖掘释放生育潜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结合我市实际,具体建议有:一是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提高儿童健康服务质量,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提高家庭婴幼儿照护能力;建立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与技能。二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科学布局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落实社区托育服务发展税费优惠政策;完善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政策,鼓励地方对普惠托育机构予以支持,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研究制定托育服务相关制度规范,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加快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托育服务质量。三是完善生育保险等相关社会保险制度,强化生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待遇等保障作用,保障生育保险基金安全。四是强化住房、税收等支持措施,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实施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建立对依法保障职工生育权益用人单位激励机制;向提供母婴护理、托育服务以及相关职业培训、消费品生产的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二)全面提升城市内涵品质

进城区扩容提质,优化功能布局,推进城市品质和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形成以人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新局面,为提升市域中心城市价值和综合实力提供有力支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开展生态空间建设工程,加强对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加快推动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努力打造绿色、低碳与特色人文的智慧化城市,推动城镇化发展从重速度的外延式扩张向提升内在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三)着力提高人才吸引力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聚焦煤炭、煤化工、钢铁铸造、电力等重点领域,坚持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快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二是不断提升优势产业层次和能级,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光机电、煤层气、半导体、煤机智能制造装备、现代医药和大健康等,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培育全国全省知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企业。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顺应产业结构优化、消费升级趋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融合化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多样化升级,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晋城服务品牌。四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健全招才引智工作机制,采用多种形式吸引人才在我市长期、短期工作,积极帮助人才解决科研、工作、生活等实际问题,努力为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四)大力推动县镇提质增效

强化县城和重点镇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县城和重点镇在新型城乡关系中的纽带作用,实施强县强镇工程,大力推动县镇提质增效,就近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支持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建立市级特色小镇培育清单,推广复制典型经验,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