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项稳就业政策持续加力,为就业形势稳定和就业人员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22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35.5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同比增长0.18%,比2021年提高0.75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均有增加
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0.07万人、20.61万人、14.82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同比减少0.03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同比增加0.03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同比增加0.06万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上年的0.28:58.07:41.65变化为0.20:58.04:41.76。
(二)采矿业稳就业作用明显
采矿业就业人员达到13.18万人,同比增加0.35万人,增量居19个行业门类首位,稳就业作用明显。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员同比分别增加0.11万人、0.10万人,增量分别居第2位、第3位。
二、工资水平保持增长
2022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87707元,与2021年的77831元相比,增加了9876元,同比增长12.69%,增速比2021年提高4.29个百分点。
(一)平均工资水平在全省位次上升1位
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水平在全省的排位,由上年的6位提升至5位,高于大同市(86710元)、晋中市(85259元)、临汾市(82677元)、忻州市(79974元)、阳泉市(79140元)、运城市(74037元),在全省位次上升1位。
(二)六个行业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2022年,年平均工资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行业有六个,分别是采矿业108406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3717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8395元,金融业93550元,教育行业88855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88158元。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采矿业平均工资增长14.33%;随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科研领域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快速增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增长13.82%;随着人们对网络学习、社交和购物需求不断增加,信息软件领域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稳步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增长5.04%;受行业减员增效、低工资保险代理人员减少等因素影响,金融业平均工资增长25.68%;受工资绩效调整等因素影响,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工资实现快速增长,分别增长10.49%、21.23%。
(三)服务业平均工资稳步增长
2022年,全市上下积极贯彻中央各项稳经济、促增长政策措施,及时出台助企纾困和促消费政策措施,消费市场逐步恢复,服务业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拉动相关行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稳步增长。批发和零售业平均工资78296元,增长7.57%;交通运输业平均工资65552元,增长7.73%;房地产业平均工资51187元,增长8.54%;住宿餐饮业平均工资39184元,增长9.4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平均工资49485元增长3.4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平均工资37339元,增长8.8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平均工资6857元,增长11.23%。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制造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
受富士康出口订单减少影响,制造业就业人员减少较多。制造业就业人员5.36万人,同比减少0.42万人,下降7.35%。
(二)全市工资水平仍低于全省
虽然全市工资水平保持增长,在全省位次上升1位,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0495元)2788元。分地市看,低于太原市(103008元)15301元、朔州市(91215元)3508元、长治市(89510元)1803元、吕梁市(88872元)1165元。
(三)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较为明显
分行业看,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采矿业108406元,是全市平均工资的1.24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5718元,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40.7%。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采矿业与工资最低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之间的工资差异倍数为3.04。
三、对策建议
(一)保持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就业增资
经济的平稳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把以劳动聚集、资源消耗为主的产业转变为靠先进技术、创新为支撑的新兴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各行业劳动者工资收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抓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落实,始终把职业培训作为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和职业转换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逐渐壮大知识型、创新型及技术型劳动者队伍,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提升薪酬的能力。
(三)健全工资增长机制,促进待遇留人
积极引导用人单位落实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并督促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利用财政补贴和减税降费等政策倾斜,引导重点企业提高工资标准,同时建立公平合理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带动行业工资水平提升,推动劳动者收入合理增长,以待遇留人稳定技术工人队伍,促进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四)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提升收入水平
创业环境是促进创业要素加快聚集的关键推动力。要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发展更有信心。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对接资源,广泛开展合作。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努力降低创新创业创造的制度性成本,全方位提升就业人员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