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全市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生产需求企稳回升,规模以上服务业稳步恢复,主要行业运行平稳增长。

一、总体运行情况

(一)主要指标稳定增长

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完成营业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11.7%;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同比增长40.3%;税金及附加429.4万元,同比增长13.1%;应交增值税4057.6万元,同比增长23.4%;应付职工薪酬3.6亿元,同比增长14.4%;期末用工人数30044人,同比增长8.2%。

(二)行业运行“七升三降”

十大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呈现“七升三降”态势,其中增长较快的三个行业是:教育同比增长773.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29.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26.8%;降幅最大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下降12.5%。

二、主要运行特点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贡献突出

1-2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9.9%,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长9.5个百分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9%,是规上服务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道路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37.0%,拉动行业增长9.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3.6%;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4584.5万元,同比增长22.4%,拉动行业增长0.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6%。 

(二)接触型服务业增长较快

1-2月,疫情逐步消退,接触型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7.0%,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3.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099.2万元,同比增长23.6%,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4%;教育实现营业收入1138.7万元,同比增长773.9%,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4%;卫生和社会工作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7.3%,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5.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1858.0万元,同Z比增长26.8%,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1%。

(三)企业生产经营向好,经济效益稳健提高

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质量持续向好,经济效益增速稳健提升。1-2月,营业成本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增速1.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同比增加3336万元,增长40.3%。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影响较大

1-2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下降12.5%,下拉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2个百分点。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下降3.8%;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150.4万元,同比下降95.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76.0万元,同比下降16.2%。主要影响企业是移动晋城分公司、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八维科技有限公司。

(二)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放缓

1-2月,规模以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3%,较去年四季度增速回落9.0个百分点。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826.4万元,同比下降67.4%,占营利性服务业比重7.0%,下拉营利性服务业14.1个百分点。

(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支撑力不足

1-2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26.8%的增长,但在库企业的规模较小,占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比重为7.1%,拉动力仅1.5个百分点,难以形成支撑。

三、下一步发展建议

(一)精准施策,巩固服务业恢复态势

一是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宣讲解读工作,加强点对点服务,持续推进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落细,让广大服务业市场主体“活下来”、“好起来”,稳住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盘。二要高度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关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围绕企业成本上涨、融资困难等问题,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保障资源要素供给,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二)双向发力,拉动服务消费市场稳步回升

消费回升,需要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一要在消费券覆盖行业上向产业链上游带动作用强或横向关联行业多的领域倾斜,如旅游、住宿、健康医疗、休闲娱乐等,提高消费券的乘数效应。二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贴近服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领域,推动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

(三)统筹推进,持续壮大发展新动能

随着新增企业基数的逐步加大,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的拉动力逐月减弱。要尽快推动全市“四上”企业入规机制落实,做好重点服务业企业发展跟踪监测,制定服务业企业梯队式培育计划及升规入统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更多服务业企业升规入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