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决策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生产需求改善,市场消费恢复,物价总体稳定,经济运行继续延续向好趋势,实现良好开局。

一、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宏观经济开局良好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为539.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26.7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2.6亿元,增长7%。

其他主要指标表现总体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排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第一产业投资增速均排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全省第8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全省第7位。

(二)农业生产形势向好

主要得益于牧业与林业的较快增长,农业生产形势向好。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0.1亿元,同比增长5.9%,排全省第1位。

分行业看,一季度我市农业生产主要以牧业、林业及农业(设施蔬菜水果)为主,牧业增长5.9%,拉动农林牧渔业总值增长4.0个百分点;林业增长7.2%,拉动增长1.6个百分点;农业微增0.5%,拉动增长0.03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牧业产量较快增长,生猪出栏增长8.0%、羊出栏增长6.8%、禽出栏增长1.7%、禽蛋增长0.7%;林业生产大幅增长,造林增长53.2%、零星植树增长17.1%、育种育苗微降0.4%;蔬菜产量小幅增长1.2%,瓜果产量下降6.6%。

分县区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依次为:沁水7.1%,泽州6.7%,陵川6.5%,高平5.2%,阳城4.6%,城区2.7%。

(三)工业运行总体平稳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高于全省(4.7%)5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3月当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

分行业看,我市9大主要行业“7升3降”。其中,废钢行业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6倍,装备制造业仍处于大幅下降态势。

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原煤产量增长4.3%;煤层气行业增长16%,煤层气产量增长15.5%;钢铁行业增长49.9%,钢材产量增长61.6%;电力行业增长27.8%,发电量增长9.5%;废钢行业增长109.8%,是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陶瓷行业增长160.1%;装备制造业下降21.9%,其中光机电行业下降47.5%;水泥行业下降25.7%;化工行业下降0.9%,精甲醇产量下降27.8%。

从转型指标看,一季度,全市非煤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3%;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2.3%;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18.2%,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

分县区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依次为:高平15.6%,阳城15%、陵川10.4%,沁水9.9%,泽州5.8%,城区0.7%,开发区-34.1%。

(四)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为202.6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9个百分点。

从服务业七大行业看,全部实现正增长。住宿餐饮业增长最快,增长15.7%;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3.1%、10.5%;房地产业增长6.1%,金融业增长4.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4.6%,营利性服务业增长4%。

分县区看,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依次为:沁水10.9%,陵川10%,阳城8.7%,高平7.8%,城区5.4%,泽州4.2%,开发区1.6%。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8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高于全省(0.9%)3.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8位。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为3.6亿元,增长29.1%;第二产业投资为25.1亿元,下降9.9%;第三产业投资为43.1亿元,增长12.4%。

从投资类型看,民间投资完成26.4亿元,增长0.1%。工业投资完成25.1亿元,下降9.8%。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7亿元,下降8.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7亿元,增长33.9%。产业类投资完成31.5亿元,增长0.4%,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3.9%。

分县区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次为:阳城15.2%,沁水11.7%,高平10.5%,陵川9.5%,城区9.4%,泽州-8.7%,开发区-32.6%。

(六)消费品市场恢复势头良好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0.2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全省(4.9%)1.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完成44.3亿元,同比增长13%。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市场完成零售额123.9亿元,同比增长7.3%;乡村市场完成零售额26.3亿元,同比增长3.9%。

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完成123.7亿元,同比增长4.6%。餐饮收入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限上单位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7.9%。

从零售商品类值看,限上八大类主要商品零售额全部正增长,按占比依次为: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4.5%,汽车类增长7.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6.8%,服装鞋帽针纺类增长0.8%,家电类增长30.2%,中西药品类增长13.3%,通讯器材类增长29.7%,日用品类增长50.1%。

分县区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依次为:城区7.7%,阳城7%,陵川6.7%,沁水6.5%,高平6.3%,开发区4.9%,泽州4.6%。

(七)外贸进出口恢复增长

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1.6亿元,增长1.0%,增速高于全省(-22.3%)23.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其中,出口6.8亿元,增长170.2%;进口4.8亿元,下降46.5%。

(八)财政收支执行稳定

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2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低于全省(4.4%)1.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7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9.1亿元,同比下降0.3%;非税收入完成39.1亿元,同比增长7.1%。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105.9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民生支出8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9%。

(九)金融基本平稳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50亿元,同比增长12.2%;各项贷款余额2243.9亿元,同比增长6.9%。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63.2%。

(十)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6%,涨幅较1-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CPI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从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来看:衣着上涨3.4%,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7%,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3%,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8%,医疗保健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1%,交通和通信上涨0.9%;居住下降0.4%。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季度,我市经济继续延续向好趋势,积极因素不断集聚。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常在,经济发展的短板弱项较为突出,我市经济向好基础尚不牢固。

(一)工业增长韧性不足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自2021年以来首次跌破两位数。其中,占比最大的煤炭行业增长乏力,一季度煤炭行业增加值仅增长1.7%,自2020年上半年以来近三年最低增速。全市44.2%的煤炭生产企业累计产值负增长。

从一季度情况看,全市工业增长主要靠少数重点企业拉动。其中,晋钢集团1户企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八成。从未来情况看,晋钢、煜盛、永硕等重点拉动企业产值已经达到天花板,全年实现快速增长较为困难。随着原煤进口量逐渐加大,原煤价格已进入下行通道,全年煤炭行业也难实现高速增长。全年我市工业要保持高增速将面临很大压力。

受富士康集团订单减少影响,我市装备制造业持续低迷。一季度,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8.5%,累计增速连续10个月负增长。其中,光机电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7.5%,影响全市工业下降0.8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支撑不足

一是项目储备不足。现有在库项目1511个,年度计划投资423.7亿元;建设库未入统项目644个,年度计划投资301亿元;合计项目2155个,年度计划投资724.7亿元,约支撑2%的增速,较8%的省定目标(768亿元)缺口43.3亿元。二是大项目支撑不足。今年以来,我市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下降,尤其大项目月度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支撑不足。一季度,我市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5.5亿元,同比下降8.9%,降幅比1-2月份(同比下降4.3%)扩大4.6个百分点。其中,1-5亿项目,完成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0.8%,比1-2月份回落51.6个百分点;10-50亿元项目,完成投资10.4亿元,同比增长2.5%,比1-2月份回落35.8个百分点。

(三)消费潜力亟待深挖

一是汽车销售预期压力较大。由于2022年度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实施以及汽车消费券的发放,消费潜力提前释放,透支了市场购买力,叠加本年度汽车市场价格不稳定、消费者消费意愿不强等因素,目前汽车消费市场情况不乐观。一季度,在去年同期全市疫情严重,同期数较低的情况下,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销售额仅增长了7.3%,表明当前汽车消费较为疲软。二是网络销售大幅下滑。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下降33.8%,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5%)26.3个百分点,影响限额以上零售额下降1.0个百分点。

三、建议

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安排部署,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着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狠抓工业稳产增效

保证煤炭企业安全稳定生产,充分释放优质产能,努力实现预期产量。密切关注煤炭价格走势,稳定价格保持合理区间;深入企业解决制造业企业停减产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好要素保障,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继续在延链补链强链再发力,按照“缺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产业链缺失项目、延伸项目、升级项目的招商引进,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力,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开工一批条件成熟项目,撬动社会投资,激发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聚焦精准有效投资,加大建安投资力度,促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转型升级。抓好项目投产落地,尽快解决项目落地的有关问题;对于已落地项目,加快完善各项手续,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对于续建项目,督促协调企业早日复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紧抓政策落实、要素保障、配套服务等项目推进的重点,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力。

(三)力促消费全面回暖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提升消费能力和意愿,激活消费潜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多增加一些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通过升级、改造等方式,带动城市“烟火气”。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发展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数字媒体等新兴消费,培育智能消费、定制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发掘不同领域的消费潜力,全方位提升供给水平,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