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晋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围绕蔬菜、中草药材、生猪、家禽、肉羊和蜂业六大特优产业,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生产形势基本平稳,为促进全市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农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

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0.5亿元左右,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占48.9%)增长3.4%、林业(占5.6%)下降13.2%、牧业(占40.2%)增长7.4%、渔业(占0.3%)增长1.3%、服务业(占5.1%)增长5.0%,农、林、牧三行业合计占比达94.7%,贡献率分别为35.9%、-21.7%和80.2%,是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

(二)粮食生产基本稳定

2022年,为保证粮食稳定增加,我市出台相关奖补政策,支持撂荒地复耕复种,同时按实际复播面积对大豆种植户给予补助,幷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点,在政策推动下,我市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尤其是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大幅提升。

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2.1万亩,增长0.4%;粮食总产量68.3万吨,增长1.9%。分季节看,夏粮面积63.2万亩,增长0.7%;产量17.5万吨,增长1.8%。秋粮面积178.9万亩,增长0.3%;产量50.8万吨,增长2.0%。分作物类别看,呈现“豆类增加,薯类减少”的特点,其中,豆类面积增长6.3%,产量增长6.5%;薯类面积下降4.9%,产量下降4.8%。  

(三)经济作物增速放缓

在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政策引导下,在一系列粮食安全政策的作用下,导致出现蔬菜、水果、中药材改种粮食的现象,经济作物生产增速放缓,部分品种出现下降。

蔬菜、水果和中药材增速放缓。2022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0.8万吨,增长1.5%,增速较上年回落17.1个百分点,其中食用菌产量1.6万吨,增长11.4%,增速较上年回落17.7个百分点。园林水果产量8.1万吨,增长3.8%,增速较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中草药材产量4.5万吨,增长3.5%,增速较上年回落42.4个百分点。茶叶产量100.9吨,增长8.4%,增速较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瓜果、油料和棉花增速下降。瓜果类产量0.3万吨,下降3.3%,增速较上年回落24.0个百分点。油料产量1.0万吨,下降1.4%,降幅较上年扩大46.8个百分点。棉花产量12.4吨,下降84.7%,降幅较上年扩大92.2个百分点。

(四)主要畜禽生产形势较好

生猪生产较快增长。2022年受4月份猪肉价格持续反弹和12月份猪肉价格开始下降的双重影响,全年来看生猪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但年末存栏出现下降态势。2022年,生猪出栏159.8万头,增长9.5%。四季度末生猪存栏104.2万头,同比增长11.3%,环比三季度末下降3.0%。其中能繁殖母猪10.0万头,增长10.1%,环比三季度末下降10.5%。

其他主要畜禽生产较好。2022年,牛存栏增长6.0%、出栏增长1.5%,羊存栏增长4.1%、出栏增长6.7%,禽存栏下降0.4%、出栏增长11.8%,禽蛋增长9.6%。

二、主要农产品价格情况

(一)小麦、豆粕价格较快上涨,玉米价格小幅回落

2022年,小麦平均收购价3.0元/公斤,同比增长15.6%;豆粕价格从2022年7月起直线攀升,11月上旬达到5.6元/公斤的历史高位,较年初暴涨55.6%;玉米平均收购价2.8元/斤,同比下降1.8%。

(二)生猪价格一路狂涨

2022年4月份以来,生猪价格一路上涨,直至11月份才停止涨势,12月份小幅下跌至20元/公斤,较年初的14.2元/公斤和上年同期的16.4元/公斤涨幅达40.8%和22.0%。

(三)鸡蛋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2022年,鸡蛋平均收购价格10.5元/公斤,同比增长18.2%。据调查,鸡蛋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带动蛋鸡养殖成本增加。二是随着猪肉价格回暖,鸡蛋替代作用逐渐显现,消费需求增加。

(四)蔬菜价格总体微增

2022年四季度,受季节性影响本地上市蔬菜减少,导致鲜菜价格环比三季度明显上涨。从全年看,2022年市发改委监测的6种蔬菜批发价年平均2.24元/斤,同比增长1.1%。

三、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作物发展受限

当前经济作物生产面临以下困局:一是在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政策引导下,在一系列粮食安全政策的作用下,导致出现蔬菜、水果、中药材改种粮食的现象。二是城市和道路建设的扩张与征地,可供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地进一步减少;三是经济作物生产设施相对滞后,蔬菜、水果和中药材等生产受天气影响较大,依然靠天吃饭;四是受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居高不下的影响,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意愿不强。

(二)畜产品市场波动较大

由于畜牧业产品市场供需关系失衡,供需关系转变速度过快,导致生猪、鸡蛋等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养殖风险大大增加,养殖户苦不堪言,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不足。

四、对策及建议

(一)抓住特色产业,推进经济作物生产

要围绕蔬菜、中草药材两大特优产业,推进经济作物的生产。一是蔬菜产业要提标扩面,加快发展特色夏秋旱地蔬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做好闲置大棚和老旧棚的升级改造和有效利用工作,充分挖掘生产潜力。二是中药材产业要立足我市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助力全市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加大扶持力度,优化畜牧业结构

要加大对畜牧业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畜牧业生产,进一步优化调整畜牧业结构。一是为了避免再度出现“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波动状况,要加大对养殖户的关心、帮助和扶持,帮助其渡过难关,为养殖生产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要借助全市构建畜牧业发展新格局的良好机遇,加大政策支持,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做好畜牧良种引进、品种改良工作,进一步优化调整畜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