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承压奋进,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工业韧性持续凸显,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增速快于全国(3.6%)8.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0)3.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2位,累计增速连续2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连续1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当月增速位列全省“第1位”。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160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

2021年以来规上工业增速走势

(一)行业和产品增长良好

从重点行业看,2022年,多数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煤炭、冶铸、煤层气、电力四大行业增速较快,分别增长9.9%、68.3%、4.6%和4.5%,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3、3.4、0.2和0.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和化工行业分别下降26.8%和15.1%,分别下拉规上工业1.4和0.4个百分点。其中,光机电行业受富士康市场订单减少影响,增加值增速下降43.3%,下拉规上工业1.5个百分点。

从产品产量看,2022年,全市列统的67种产品中,23种产品产量较同期增长,增长面34.3%。从重点监测的主要产品看,钢材增长77.5%、工业机器人增长17.6%、原煤产量增长10.7%、煤层气增长10.0%、矿山专用设备增长8.7%、液化天然气增长3.9%、火力发电量增长3.5%、生铁下降2.1%、洗煤下降8.4%、化肥下降11.7%、精甲醇下降33.0%、光电子器件下降49.2%。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加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在2022年疫情影响下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动力,相对于其它工业产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对工业增长拉动进一步提升,成为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202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增速快于规上工业8.8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8.1%,较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从重点战新行业看,新材料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增势强劲,分别增长50.0%和38.6%,远快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6%和107.2%。

二是大中型企业支撑有力。2022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6.2%,快于全市4.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0.7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为90.3%,较上年提高55.4个百分点,充分发挥了大中型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压舱石”作用。

三是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改善。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44.3亿元,同比增长50.6%,连续两年增速高于50%,实现营业收入3145.9亿元,同比增长21.7%,连续两年增速高于20%,呈现出利润增长快于营业收入的良好发展态势。

四是企业经营状况趋稳向好。202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在“良好”和“一般”区间的企业192户,占全部景气调查企业总数的95.0%,占比较三季度提升了2.0个百分点,企业综合生产经营趋稳向好。

二、当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制约因素

(一)装备制造业持续低迷

一是装备制造业下降明显。2022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8%,增速低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8.7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29.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累计降幅已连续7个月在20%以上。从重点行业看,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下降28.6%、33.3%、27.0%和42.8%。

二是光机电行业大幅回落。2022年,受富士康订单减少影响,光机电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3.3%,增速较上年回落44.9个百分点。同时,受富士康出口订单减少影响,全市工业出口同比下降,全年规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9.7%,其中12月出口交货值下降69.5%,创年内新低。

(二)消费品工业未能实现增长

2020年以来国家提出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居民消费以及生产端的消费品工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发重要,但受宏观形势影响,我市消费品工业增速低迷。2022年,全市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2%;9个消费品工业行业中,仅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其余8个行业增速低迷,其中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同比下降50.9%、19.0%、21.1%、3.1%、15.6%、和0.2%,未能实现增长。

(三)产业链下游企业亏损严重

2022年,受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疫情多发及地缘冲突导致的供应链不畅等因素影响,中下游企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用工、物流成本持续攀升,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严重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 2022年,全市化工行业由2021年的盈利转为亏损,全年亏损14.8亿元。其中,39户化工企业中,亏损企业19户,同比增长46.2%,亏损企业亏损额21.1亿元,同比增长116.0%。

三、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2023年,我们要继续认真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稳定市场预期,加快项目建设,用足用好已出台的各项纾困解难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面优化我市工业产业布局。

一是加大力度提振市场信心。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要充分利用国家及省级层面出台的助企纾困各项政策措施,加大用能、用工、资金、物流等要素保障力度,推动政策红利及时、足额传导至企业;要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与问题。有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促进全市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稳中有进。

二是稳步推进助企纾困政策。稳步推进国家、省、市等各级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推动惠企政策直达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让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不断破解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提升服务企业水平,稳定生产原材料价格,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努力帮助企业降成本、稳订单、稳生产,不断扩大盈利空间。加大金融、税收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助力小微工业企业运营和发展。

三是抢抓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抢抓此次疫情引发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一方面依托地区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在研发经费、节能改造等方面给与必要的政策扶持,加速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改进技术、升级产品,提升供给能力。加快煤炭、钢铁铸造主导产业升级步伐,着力构建煤炭和钢铁铸造双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步伐,推动光机电、煤层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以各类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为助推器,推动产业强市,全面优化工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