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严峻考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向好、领先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经济发展的韧劲、后劲、干劲和实劲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巩固。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为162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3.0%)5.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3%)2.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8.1亿元,增长4.6%,排全省第6位;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11.2亿元,增长10.9%,排全省第1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62.3亿元,增长5.1%,排全省第2位。

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一)政策措施加力显效

今年前半年,我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巩固和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进入三季度,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主动权,有力应对更趋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一方面狠抓国家、省和晋城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落地,一方面围绕“强调度、锻长板、补短板、堵漏洞、挖潜力、稳外贸、促消费、扩投资、优环境、保安全”30字总要求扎实做好三季度工作。全市经济运行在延续去年和今年前半年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的大前提下,再上新台阶。前三季度,我市各项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GDP、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体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全省第1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排全14104625lz6k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全省第3位,亮眼成绩单振奋人心。

(二)三次产业协调并进

前三季度,我市是全省唯一GDP增速破“8”的市,比第2名快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共同支撑GDP的快速增长,第一产业基础性作用稳定,增加值增速排全省第6位,排位与上半年持平,对GDP贡献率为2.4%,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充分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增加值增速领跑全省,对GDP贡献率为70.4%,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服务业)承压固稳,增加值增速排全省第2位,对GDP贡献率为27.2%,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

(三)区域“赛马”竞相发展

前三季度,各县(市、区)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呈现出争先赶超、竞相发展的振奋态势,为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GDP看,7个县(市、区)中有5个县GDP增速快于全市水平,其中沁水县、阳城县、泽州县GDP增速超过10%,阳城县和泽州县均为10.2%,并列全市第2位。高平市、陵川县GDP增速分别比全市水平快1.6个、0.4个百分点。从规上工业看,4个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市水平,分别是:高平市增长20.1%、泽州县增长17.8%、阳城县增长16.4%、沁水县增长16.0%。从固定资产投资看,5个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于全市水平,开发区(70.4%)比全市快60.9个百分点,阳城县(18.5%)、陵川县(16.0%)、沁水县(15.7%)和高平市(11.2%)分别比全市快9个、6.5个、6.2个和1.7个百分点。

(四)农业生产形势平稳

我市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业生产形势基本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80.2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排全省第6位。夏粮克服去年秋汛和冬小麦晚播影响,同比增长1.8%;初步统计,秋粮同比增长2.1%;粮食生产喜获丰收。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4.2%。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初步推算,生猪出栏增长16.5%,禽出栏增长10.3%、禽蛋增长24.8%。

(五)工业发挥经济“主引擎”作用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为68.3%,拉动GDP增长5.5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增速高于全国(3.9%)1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9.7%)6.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9月当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

从工业主导行业看,前三季度煤炭和冶铸行业是主要支撑,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3.1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增长13.0%,拉动增长9.5个百分点;冶铸行业增长64.5%,拉动增长3.6个百分点。其他行业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增长1.2倍,拉动增长3.9个百分点。

从工业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3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5.1%;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0.9%、39.8%和-0.7%。

从产品产量看,全市列统的64种产品中,26种产品产量较同期增长,增长面40.6%。从重点监测的主要产品看,原煤产量增长12.4%、煤层气增长8.1%、液化天然气增长2.4%、光电子器件下降47.3%、工业机器人增长8.8%、矿山专用设备增长3.7%、生铁增长2.7%、钢材增长70.3%。

从考核指标看,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3%,高于全省(20.5%)10.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18.3%,上升率排全省第1位。

(六)服务业持续恢复发展

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2.3%)2.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3%)1.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

从服务业七大行业看,促进服务业加快恢复发展政策效应明显,6个行业实现正增长,4个行业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从增速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较快,增长9.2%,其次是交通运输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均为7.5%,营利性服务业增长4.8%,住宿餐饮业增长3.8%,金融业增长2.4%,房地产业下降2.5%。从排位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3个行业增加值增速排全省第1位。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速排全省第2位。

(七)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2.4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高于全国(5.9%)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6.3%)3.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

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是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首要拉动力,完成投资175.4亿元,同比增长18.9%,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个百分点。其次是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4.9亿元,同比增长6.0%,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未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拉动,完成22.1亿元,同比下降8.7%,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5个百分点。

从投资类型看,民间投资完成201.7亿元,增长13.6%。工业投资完成175.4亿元,增长18.9%。基础设施投资完成98.7亿元,增长12.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5.7亿元,增长7.0%。

从考核指标看,一产投资下降8.7%。产业类投资完成210.5亿元,增长15.3%,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2.8%。

(八)开发区经济增长强劲

前三季度,全市省级及以上两类共5个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各项指标快速增长,均好于全市水平。全市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为31.2%;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9.5%,快于全市规上工业13.6个百分点。

全市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合计完成128.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6.1%;同比增长15.0%,快于全市投资5.5个百分点。其中,全市开发区工业投资合计完成84.9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为48.4%;同比增长15.7%。

(九)消费市场复苏势头良好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8.9亿元,同比增长0.3%,增速高于全省(同比持平)0.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9位。其中,限上单位零售额完成126.1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1-8月加快3个百分点。9月当月,限上单位零售额完成17.3亿元,同比增长28.1%,比8月份加快15.6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1位。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327.2亿元,增长0.2%;乡村71.7亿元,增长0.8%。

按消费结构分,餐饮收入64.0亿元,增长1.0%;商品零售334.9亿元,增长0.2%。

分县区看,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依次为:沁水县1.4%,陵川县1.2%,阳城县0.7%,高平市0.6%,开发区0.3%,泽州县0.2%,城区0.1%。

(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折射经济向好

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7.2亿元,同比增长65.4%,增速高于全国(-6.6%)7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6.1%)39.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3.8亿元,同比增长61.6%;非税收入完成93.4亿元,同比增长70.7%。

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6.4亿元,同比增长35.1%,增速排全省第1位。其中:民生支出23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3%。

(十一)金融信贷基本平稳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00亿元,同比增长3.5%;各项贷款余额2018.4亿元,同比下降4.9%。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61.2%。

(十二)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全市CPI同比上涨2.5%,涨幅与1-8月持平。从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来看:交通和通信上涨5.2%,食品烟酒价格上涨4.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8%,居住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4%,医疗保健上涨0.3%;衣着下降2.0%。

(十三)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回升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387元,同比增长7.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2%)3.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6.8%)0.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1232元,增长7.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3%)4.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6.1%)0.9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126元,增长7.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3%)2.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6.7%)0.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

(十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4万人,完成率108.8%(全年目标3.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69万人,完成率107.6%(全年目标2.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210人,完成率131.6%(全年目标7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14人,完成率108.8%(全年目标1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9%。各项就业指标均排名全省前列。

二、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一)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

从国际看,受全球通胀走高、美联储激进加息、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国外疫情反弹等因素影响,世界银行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已下调至1.9%,WTO对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预测降至2.3%,全球经济复苏明显放缓。从国内看,9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虽然重回50%以上,但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仅分别为47.6%、49%,表明企业发展预期较为谨慎。从我市看,经济增长已接近顶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21个月两位数增长,受能源保供等因素影响,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二)工业增长基础不稳固不均衡

全市工业整体产能释放不足。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涉及的32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仅为59.4%。全市55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295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仅为53.6%。今年以来,规上工业中增加值占比较大的装备制造、化工、电力等主导行业增长持续乏力,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强。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9.8%,其中光机电行业下降20.4%;化工行业增加值下降9.6%,电力行业下降13.4%。新动能发展较慢,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8.1%,9月当月下降40.1%。

(三)房地产行业走势低迷

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是服务业唯一负增长的行业。从开发情况看,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开放投资同比增长7.0%,增速比去年同期低25.2个百分点。全市房地产新开工项目17个,同比减少16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77.3亿元,同比下降60.8%。全市新入库房地产开发项目 28个,同比减少11个,下降28.2%;计划总投资137亿元,同比减少79.2亿元,下降36.6%。从建设情况看,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9.7%,特别是住宅类新开工面积下降25.4%,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低48.6个、53.9个百分点。从销售情况看,商品房销售面积13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4%。相关联的居住类商品零售大幅下降,限额以上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42.2%、39.4%。9月末住户人民币中长期消费贷款(主要为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新增50.4亿元,增量同比减少85亿元。

(四)消费内生动力尚显不足

居民储蓄意愿增强。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住户存款同比增长15.7%,其中定期存款及其他存款同比增长15.7%,而消费贷款仅增长9.7%。消费恢复程度不够,重点消费品零售下降类别多。前三季度,全市22大类主要商品中10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生活必需品类的粮油食品下降2.8%,服装鞋帽类下降22.7%。消费升级类的化妆品类下降40.7%,金银珠宝类下降27.4%,家用电器类下降1.9%。房地产类的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商品零售额也大幅下降。

三、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一)强化监测调度

要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机制,精准分析研判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现状走势,制定有针对性的促发展举措。各县区各部门要强化经济运行协调调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指标,持续推进经济运行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市经济总量、发展质量、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继续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聚焦企业当前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对重点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全力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发展、提振信心。加大政策精准宣传推送,加强惠企政策解读力度,严格落实各行业、各领域助企纾困政策,大力提高政策兑现的便利度,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三)强力推动重大项目达产见效

持续加大在建重大项目的服务保障力度,力促重点产业项目尽快达产投产,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作用。聚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产业链条完善,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招引力度。强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度跟踪监测,全力突破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加快基建领域“锻长板、补短板”步伐,筑牢未来发展根基。

(四)继续推动消费需求回稳向好

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和鼓励自主创业,力促居民收入实现稳定较快增长,夯实消费回暖基础。可考虑适时适度调整房地产市场政策,保障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全面落实全省促消费政策,有效激发居民消费活力。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研究出台更大力度促进市域旅游恢复的政策举措,鼓励文化、体育、家政等服务消费加快恢复。

下阶段,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狠抓相关政策落实见效,充分释放政策效能,着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扩大有效需求,推改革激活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