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农业“特”“优”发展,启动实施了“生猪扩能转型、家禽扩规上档、肉羊振兴升级、蜂业翻番富民、蔬菜智能提升、中药材转化增值”六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在气候条件不利、新冠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全市农业经济仍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

一、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一)农业经济总量增加

202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80.5亿元,同比增加6.9亿元,增长7.3%;实现总产值11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1%, 农、林、牧、渔及辅助性活动五大行业均实现了增长。

(二)粮食产量略增

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1.1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67.0万吨,增长1.0%。小麦生长期间,雨水充足,气候适宜,小麦长势普遍较好,实现夏粮产量17.2万吨,增长3.3%。秋粮在我市全年粮食产量中的比重占到75%左右,一直以来,秋粮稳,则全年粮食产量稳,而2021年,我市秋粮生产遭遇了巨大的挑战,大秋作物受干旱影响前期长势不佳,中期雨水充足长势有所好转,但收获时期又遭遇持续降雨,一度出现收获难收获急状况,全市农业部门积极行动、科学部署,全面开展“双减双抢”工作,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秋粮产量达49.8万吨,略增0.3%,实现了我市全年粮食产量逆势增长。

(三)经济作物增长较快

2021年,在实施“蔬菜智能提升、中药材转化增值”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的作用和带动下,农业部门加强对闲置大棚和老旧大棚的升级改造和有效利用,加之中药材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极大调动了农民种药、采药积极性,蔬菜和中药材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0.2吨,增长18.6%,其中食用菌1.4万吨,增长29.1%;水果产量8.1万吨,增长8.8%,其中瓜果类产量0.3万吨,园林水果产量7.8万吨;中草药材产量4.4万吨,增长45.9%;油料1.0万吨,增长45.4%。

(四)主要畜禽发展迅速

2021年,在实施“生猪扩能转型、家禽扩规上档、肉羊振兴升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的作用和带动下,全市主要畜禽生产较快发展。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出栏量大幅增加,12月末,生猪存栏93.6万头,增长21.9%,其中能繁殖母猪9.1万头,增长10.9%,全年生猪出栏145.9万头,增长32.6%。其他畜禽生产较好,12月末,牛存栏增长9.9%、出栏增长0.6%;羊存栏增长5.6%、出栏增长44.5%;肉禽存栏增长19.1%、出栏增长19.6%;禽蛋产量达9.2万吨、增长5.8%。

二、主要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

(一)主要粮食价格上涨

2021年,全市小麦年平均收购价为1.24元/斤左右,同比增长6.6%;玉米年平均收购价为1.35元/斤左右,增长34.5%。

(二)生猪价格大幅下跌

2021年,全市生猪年平均收购价为19.0元/公斤,同比下降40.3%。开年以来,生猪价格一路下跌,直至11月份才止跌回升,12月份又小幅下跌至16.0元/公斤,较年初的34.4元/公斤和上年同期的29.1元/公斤,下跌近60%。

(三)鸡蛋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2021年,全市鸡蛋价格处于高位运行态势,年平均价格为4.4元/斤,同比增长36.1%。特别是进入下半年后,鸡蛋价格一路上涨,到11月份底鸡蛋价格已从上半年底的4.1元/斤上涨至5.2元/斤,已接近年最高价格。预计随着春节临近,需求量上涨,鸡蛋价格还将有小幅上涨。

(四)蔬菜价格总体平稳

2021年,受8月份以来持续降雨影响,蔬菜生长、运输、储存成本增加,导致全市蔬菜价格整体小幅高于上年。根据监测的6种蔬菜看,蔬菜年平均批发价2.22元/斤,增长3.1%。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生产风险增加

近年来,受疫情、市场、病害等影响,市场供需关系失衡,供需关系转换速度过快,畜禽价格波动频繁,导致“猪”周期大大缩短,比如最近两年的生猪价格,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老百姓很难准确把握市场走势,养殖风险大大增加。

(二)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水平不高

畜牧规模化养殖水平虽呈逐步提高态势,但畜牧养殖从业人员以普通农民为主,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严重不足、养殖技能和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条件简陋,质量、卫生、安全等都得不到相应保障。

(三)农业信息及技术缺乏,难以规避市场风险

农业信息缺乏致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盲目性加大,供大于求,产生亏损,出现“菜贱伤农”“、果贱伤农”、“肉贱伤农”等让农民痛心疾首的事情;技术缺乏致使农民在种养过程中,无法预防和解决发生的病虫害和疫情,产生亏损。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导致农民向其它产业发展,降低了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四、对策及建议

(一)扩大保险覆盖面,加大支农助农力度

在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继续提高补贴力度和范围,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政府也要认真落实好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降低防疫成本,发放适当的养殖补贴,助力生猪养殖企业渡过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难关。从长远看,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避免发生区域性疫情,加快建立现代生猪养殖体系,发挥宏观调控的兜底保障作用,促进生猪稳产保供。

(二)加快农业规模化,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全市需因地制宜抓好玉米等粮食、设施蔬菜及食用菌、园林水果、中药材、畜禽养殖等五大高效特色产业板块建设。一是通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测土配方实肥、旱作农业、地膜覆盖、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加快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步伐,积极培育规模化养殖企业,提高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三是以设施蔬菜建设为抓手,继续扩大设施蔬菜补贴范围,加快蔬菜生产的规模化建设。

(三)搞好信息服务,加强农业生产引导

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直接影响农民持续增收,也影响市场平稳运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创建农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加强预警预测,合理引导种植户、养殖户的生产行为,着力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高效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