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四上”企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总体情况

(一)“四上”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6月末,全市“四上”企业1561家,同比增加454家。分行业门类看,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减少1家,其余行业门类均有增加,增加比较明显的行业门类是批发和零售业增加240家、采矿业增加63家、制造业增加47家、住宿和餐饮业增加21家、建筑业增加20家。环比看,全市“四上”企业比一季度末增加32家,增加比较明显的行业门类是房地产业增加12家、建筑业增加10家。

(二)“四上”企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6月末,全市“四上”企业就业人员29.98万人,同比增加0.86万人,增长2.95%,增幅比3月末提高0.70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范围的16个行业门类中,有12个行业增员,比上年同期增加3个。同比增员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增加0.30万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0.22万人、建筑业增加0.18万人,合计增员0.70万人,占全市增员总量的81.40%。

(三)第二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6月末,全市“四上”企业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3.64万人,同比减少0.29万人,下降1.21%,比3月末增加0.68万人,增长2.96%。

从就业人员数量占比看,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市“四上”企业就业人员的78.85%,占比将近八成,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分行业看,采矿业就业人员12.47万人,同比减少0.41万人,下降3.19%。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就业人员11.89万人,同比减少0.46万人,下降3.69%。制造业就业人员8.15万人,同比减少0.11万人,下降1.31%。其中,煤化工行业就业人员1.33万人,同比减少0.04万人,下降2.92%;冶铸行业就业人员1.47万人,同比增加0.02万人,增长1.38%;装备制造业就业人员3.94万人,同比减少0.25万人,下降5.9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就业人员0.75万人,同比增加0.04万人,增长6.32%。建筑业就业人员2.27万人,同比增加0.18万人,增长8.62%。

(四)服务业就业人员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6月末,第三产业就业人员6.35万人,同比增加1.16万人,增长22.35%。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员2.66万人,增加0.58万人,增长27.88%。增速超过10%的行业门类有:教育增长829.09%,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181.8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32.5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20.7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9.32%,房地产业(物业管理)增长23.4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1.83%。

(五)开发区就业情况保持稳定

6月末,全市开发区“四上”企业就业人员10.29万人,同比持平。分县(市、区)看,各开发区就业人员三增两降,其中,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四园)就业人员7.69万人,同比增加0.04万人,增长0.52%;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业人员1.28万人,同比增加0.06万人,增长4.92%;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就业人员0.03万人,同比增加0.01万人,增长50%;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业人员0.62万人,同比减少0.08万人,下降11.43%;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业人员0.67万人,同比减少0.03万人,下降 4.30%。从就业人员数量占比看,全市开发区“四上”企业就业人员占全市“四上”企业就业人员的34.32%。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近三成行业大类就业人员有所减少

6月末,纳入全市“四上”企业统计的61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大类的就业人员同比出现减少。从减少幅度看,同比下降10%以上的行业有6个,其中,汽车制造业下降32.0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29.13%,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23.40%,食品制造业下降17.9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12.2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1.21%;同比下降5%-10%的行业有5个,其中,邮政业下降7.06%,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下降6.80%,研究和试验发展下降6.57%,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6.48%,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下降5.64%;从减少总量看,同比减少超过千人的行业有2个,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减少0.46万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减少0.35万人。   

(二)装备制造业就业人员减少较多,重点行业影响明显

6月末,全市“四上”企业中,装备制造业就业人员3.94万人,同比减少0.25万人,下降5.97%。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由于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就业人员下降明显,同比减少0.35万人,下降11.21%。

三、几点建议

(一)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就业空间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持续增长,创造更多就业。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型企业,拓展就业空间、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二)继续加大对准“四上”企业的培育力度

高度重视准“四上”企业的培育,要在政策、环境、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发展,使产品质量优、市场前景好、技术质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尽快成长为“四上”企业,纳入统计范围。

说明:“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