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准确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市经济稳定恢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呈现出“十四五”开新局的良好态势。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上半年,我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高增长,经济发展水平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一)经济运行延续向上向好趋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为820.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2%,两年平均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2亿元,同比增长12.4%,两年平均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76.6亿元,同比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4.0亿元,同比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5.7%。

分县(市、区)看,生产总值按累计增速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泽州县19.3%;陵川县17.6%;阳城县16.5%;高平市14.6%;沁水县12.6%;城区12.3%。按两年平均增速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泽州县10.1%;高平市8.8%;陵川县8.5%;阳城县8.0%;城区6.4%;沁水县6.3%。

(二)三大产业全面加快向好

1.农业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21.7亿元,同比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8.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9.2%;据初步统计,生猪存栏94万头,同比增长34.3%;生猪出栏77.1万头,增长37.9%;牛羊出栏分别增长5.2%、57.1%;禽蛋增长22.8%。

2.工业生产大幅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4%,增速排全省第3位,高于全国(15.9%)、全省(15.9%)4.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1.4%,增速排全省第2位。

从工业主导行业看,煤炭、装备制造以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对工业增长贡献大。煤炭行业增长21.8%,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70.9%;其中6月份增长28.7%,贡献率67.5%。从煤矿看,煤矿企业增加值增长3.7%,原煤产量增长8.4%。从洗煤企业看,洗煤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1%,主要受新入库洗煤企业的强力拉动。2021年,我市新增洗煤企业55户,占在库洗煤企业总数的55%,新增洗煤企业上半年总产值增长近6.7倍,增加值增长近5倍。装备制造业增长14.3%,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5.5%。从重点企业看,富士康集团上半年生产相对稳定,贡献率4.7%;晋能控股改制重组后,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旗下金鼎煤机、宏圣科威等企业生产较为稳定,总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130%,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0.5%。该行业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受煜盛废旧物资公司的高速增长拉动。今年以来,受钢铁价格上涨,市场需求旺盛拉动,福盛钢铁等钢铁生产企业对废钢需求大增,拉动煜盛公司业务快速增长。上半年,煜盛公司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其他主要行业:化工行业增长14.9%,冶铸行业增长10.5%,电力行业增长7.7%,煤层气行业增长1.5%。

分县(市、区)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累计增速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陵川县39.5%;泽州县25.9%;阳城县20.9%;高平市20.5%;沁水县15.0%;城区12.7%。按两年平均增速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陵川县19.6%;城区13.9%;泽州县12.8%;高平市12.3%;阳城县11.7%;沁水县7.8%。

3.服务业全面增长。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5.7%。

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他服务业(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9.2%、28.2%、19.9%、12.4%、10.6%和0.6%。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6.3%,两年平均增长0.2%,10个服务业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104.9%、48.8%和41.4%。

(三)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构建

1.重点领域投资增长加快。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9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排全省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12.6%)、全省(18.2%)7.9个和2.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4.8%,增速排全省第2位。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3.3亿元,增长15.2%;第二产业投资完成81.3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49.3亿元,增长22.7%。从投资领域看,工业投资完成81.3亿元,增长17.4%;民间投资完成91.1亿元,增长9.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3.5亿元,增长41.6%。

从项目看,104项省市重点工程已开复工85个,开复工率81.7%;完成投资185.6亿元,完成率42%,同比增长38.7%,其中省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17.4亿元,完成率46%,同比增长353.3%。“三个一批”项目累计220个,总投资934亿元,签约项目开工率72.1%,开工项目投产率50.6%,投产项目达效率91.6%。

分县(市、区)看,固定资产投资按累计增速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泽州县31.0%;城区30.0%;高平市16.0%;阳城县15.6%;沁水县14.6%;陵川县13.2%。按两年平均增速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泽州县24.9%;城区18.3%;阳城县13.9%;陵川县12.3%;沁水县11.3%;高平市10.4%。

2.消费市场恢复性增长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9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排全省第1位,分别高于全国(23%)、全省(30.3%)9.7个和2.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5%,增速排全省第1位。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0.5亿元,增长29.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8.4亿元,增长47.4%。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6.1%。限额以上单位22大类商品中,8大类商品增速在14%~40%,10大类商品增速在40%以上。吃、穿、住、行类商品分别增长21%、49.2%、28.2%和38.9%,汽车、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9.6%和33.4%。批零住餐快速增长。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2%和19.9%,高于GDP增速14个和4.7个百分点,共计拉动全市GDP增长1.4个百分点。

分县(市、区)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累计增速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城区32.9%;高平市32.7%;沁水县32.7%;泽州县32.3%;阳城县31.9%;陵川县31.7%。按两年平均增速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城区9.8%;高平市9.3%;沁水县9.3%;泽州县9.1%;阳城县8.8%;陵川县8.6%。

3.工业内销增势强劲。上半年,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0.4%,外销不畅。国内大循环在应对严峻国际形势、拉动经济增长中关键作用凸显,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46.1%,两年平均增长16.3%,恢复向好基础持续巩固。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5.6%,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四)新动能快速成长

1.中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8%和8.6%。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倍,节能环保产业(21.1%)、新材料产业(16.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8.4%)快速增长。

2.升级类商品消费和线上消费快速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各类商品零售额中,化妆品、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以及书报杂志等消费升级相关商品零售额合计同比增长34.7%。线上消费日趋活跃,网络零售保持快速增长。从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看,上半年批发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62.3%,增速比限上零售额高26.2个百分点。

(五)市场价格总体平稳

CPI环比下降。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4%,其中,6月份上涨0.3%,涨幅比5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八大类价格“五涨三降”,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3.8%,衣着类上涨3.2%,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价格下降2.7%,居住价格下降1.9%,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1.8%。

(六)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1.财政收入显著增加,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3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全省第4位,低于全国(21.8%)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6.8%)2.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9.7亿元,同比增长14.1%;非税收入完成42.6亿元,同比增长2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4.1亿元,增长8.8%。其中,民生支出127.1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2.工业企业利润高速增长,企业亏损面缩小。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1.2亿元,同比增长94.5%,两年平均增长7.3%。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75.42元,同比下降3.04元。营业收入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1.6%和13.3%,同比提高4.3和5.3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缩小,亏损额大幅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0.7%,下降1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5.9%。

3.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就业形势稳定。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7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排全省第6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26元,同比增长9.5%,增速排全省第6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9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排全省第3位。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占全年目标的74%;城镇登记失业率2.85%,低于省定目标1.65个百分点。

4.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生产经营快速恢复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指标保持在较好水平。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9%,两年平均下降11.4%。PM2.5浓度同比下降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1.3%,在全省分别排名第1、第7。全市9个国、省考地表水监测断面中,7个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1个短期内下降为劣V类水体,通过及时处置,现已稳定达到Ⅲ类水质。全市未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七)匹配性指标表现良好

1.用电量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11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工业用电量增长7.4%,制造业用电量增长5.8%。

2.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809.1亿元,比年初增加57.4亿元,同比增长1.0%。人民币贷款余额1880.9亿元,比年初增加176.4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增加172.7亿元,住户贷款余额增加3.7亿元。

二、当前需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上半年我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也要看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常在,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努力。

(一)经济结构不甚合理

1.产业结构不平衡。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3.0:54.2:42.8调整为2.5:58.1:39.4。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3.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5%,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

2.煤炭行业占比上升。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行业占比70.6%,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7.4个百分点。

3.非煤产业发展较慢。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17.7%,低于规上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低于煤炭产业增速4.1个百分点。

(二)制造业占比持续下降

上半年,受新增煤炭企业快速增长,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市规上工业中制造业占比19.4%,较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转型发展面临压力。一是净增企业中煤炭企业占比过大。6月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较同期净增120户,净增企业中煤炭企业增加值增长6.7倍,煤炭行业增加值占比高达92.3%。二是煤炭价格上涨挤压制造业占比。6月份,全市煤炭行业价格指数高达145.5,煤层气134.7。价格高位运行导致煤炭、煤层气等非制造业行业增加值总量不断扩大,进而挤占了制造业占比。从全年情况看,受年末煤炭、煤层气等主要产品将迎来传统旺季,价格仍有上涨空间,富士康因订单减少预计全年产值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制造业占比完成目标面临压力较大。

(三)产业类投资占比完成目标困难

上半年,全市产业类投资完成100.4亿元,同比增长20.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1%,低于目标(46%)4.9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速均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分别为12%、11.3%、6.5%、-90.5%,增速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8.5、9.2、14.0和111.0个百分点,是导致我市产业类投资占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四)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占比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上半年,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3.0亿元,同比增长62.3%,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3.5%。全省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101.4亿元,同比增长137.0%,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8.4%。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且增速较全省平均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综合实际情况,我市限额以上单位互联网销售的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且部分网络消费情况难以统计,消费力外流的情况较为明显。

三、建议

下阶段,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大力助企纾困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扎实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局迈好第一步。

(一)加强调度促发展。要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月月分析研判全市各主要经济指标现状走势,制定有针对性的促发展举措。各县区各部门要强化经济运行协调调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指标,持续推进经济运行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市经济总量、发展质量、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化帮扶稳工业。要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协调机制,深入重点企业和规下工业样本企业实地调研走访,问需于企,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从政策、市场、资金、原料、用工等方面精准识别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一企一策,因企施策,找到痛点、打通堵点、化解难点,切实帮助企业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阻碍,助力企业持续向好发展。

(三)加大储备增后劲。一是抢抓机遇,积极谋划,加快布局传统产业以外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相关的重大项目,为后期投资能保持较好活力做好项目储备,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动能。二是积极应对挑战,科学规划,淘汰高耗能、产能落后的产业,加大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实现降能耗、减少碳排放目标。三是强化项目要素配置,特别是项目用地审批、环评等关键要素,要全面做好服务,加强上下沟通协调,确保新项目快速落地,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四是紧盯项目投资进度,确保项目投资的稳定性、连续性。五是多措并举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为民间投资构建优越的投资环境。

(四)促进消费扩内需。积极谋划创设更多消费平台,提振商业消费、大宗消费,促进释放消费潜力。提前着眼“十一”小长假消费高峰,谋划促消费政策措施,鼓励商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促销活动,促进消费回暖,巩固扩大消费市场。要联合平台、商家等谋划设立专项资金开展消费券投放活动,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实现共赢。以城区“南大街步行街”为样板,深入发掘区域文化消费内涵,打造夜经济重点区域和主要街区;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紧密结合文化、旅游、休闲消费,延长营业时间。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智能穿戴等时尚消费促销活动,引导实现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