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延续向好发展态势,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员工薪酬等主要指标稳步提升。

一、整体运行情况

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27家,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36.3%;实现营业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8.3倍;税金及附加0.1亿元,同比增长37.2%;应交增值税0.9亿元,同比增长65.0%;应付职工薪酬7.5亿元,同比增长24.6%;期末用工人数25074人,同比增长4.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58.1%;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56.9%;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营业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5.7%。 

(一)十大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全部增长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多种加快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恢复加快。规上服务业十大行业门类,全部呈现增长态势,其中五个门类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增速。分别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97.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1.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8.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1.4%)。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位列前三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9%)。

(二)中心城区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1-5月, 全市6个县(市、区)增速5增1降。由高到低依次为:沁水县55.2%、阳城县49.5%、城区(包含开发区4%)40%、泽州县27.3%、高平市27.1%、陵川县下降29.0%。

其中城区(包含开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2.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0%,比上年同期加快67.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长28.3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其它营利性服务业成为拉动增长引擎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在五一假期后呈现恢复性增长。1-5月营业收入0.5亿元,同比增长197.7%,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长1.2个百分点。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5月,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5%,比2020年全年快59.2个百分点。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延续去年增长态势。 1-5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和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4%和104.9%,分别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长7.7和3.7个百分点。 

(四)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保持稳定增长。

占全部规上服务业比重36%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收13.0亿元,同比增长51.9%,保持稳定增长,为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道路运输业营收11.0亿元,同比增长70.4%,龙头企业(汽运集团、长晋高速、晋焦高速、运盛物流、公交公司)贡献明显。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发展不均衡,行业结构相对单一

从数量结构看,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主要集中在城区(包含开发区)。全市127家在库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74家在托管城区(包含开发区),占比58.3%;托管泽州县22家,占比17.3%;沁水县6家,占比4.7%;阳城县5家,占比3.9%;陵川县4家,占比3.1%;高平市16家,占比12.6%,县区之间的发展差异较为明显。

从行业结构看,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很多新兴行业尚未涉足,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体系尚未健全。一是面向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的行业仍然以传统的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主。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资产管理、咨询服务、会展服务等商务服务专业机构比较缺乏。二是面向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发展滞后。康复护理、疗养机构等健康服务业企业仍未形成规模;居民服务业仍以小规模企业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

(二)低基数效应影响减弱,营业收入增速逐步回落

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较1-2月、1-3月、1-4月回落28.6、7.1和2.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十个行业门类中,较1-4月,三个行业环比增长,七个行业环比下降,回落幅度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教育46.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3%。 

(三)企业经营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仍需提升 

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1-5月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8家,仅占到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6.3%。其中, 道路运输业4家、商务服务业1家、信息传输业2家、卫生行业1家。经营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对服务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范围都受到一定限制。  

三、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存量,加大企业帮扶力度

优化存量是形成持续发展动力的关键,应继续细化企业扶持政策、强化帮扶力度,适当向受疫情冲击大和复苏慢的行业和企业倾斜,精准施策,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鼓励服务业企业积极引入新商业模式,培育有潜力的本土企业,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适当放宽对具备较好发展前景或拥有良好信誉的中小型企业及成长期企业设定的信贷门槛,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优惠,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二)挖掘增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的优化发展应侧重于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要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与现代管理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巩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制定政策鼓励引导支持资金流向现代服务业,如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产业等。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业务流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三)培育后劲,抓好企业达规入统工作

由于服务业具有行业多、企业面广、经营规模小、生命周期短、经营地流动频繁等特点,服务业达规入统工作应做到盯住走势、稳住存量、提升质量,确保应统尽统。各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动态监测跟踪,及时掌握重点培育企业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加大对具有潜力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选取业态先进、附加值高、带动突出、竞争力强的准规模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按月跟踪监测,不仅要让更多达到规模标准的准规模企业尽早纳规,更要确保入统企业的后续可成长、发展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