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市经济持续恢复、稳定向好,“四上”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一季度末,全市“四上”企业1529个,同比增长39.51%(上年一季度增长19.52%);比2019年同期增长66.74%,两年平均增长29.13%。

(一)新增“四上”企业集中度较高,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增量最多

一季度末,全市“四上”企业同比增加433个。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增加235个,占增加总数的54.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117个,占增加总数的27.02%;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增加34个,占增加总数的7.85%;三类企业合计增加386个,占增加总数的89.15%。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分别增加14个、19个、14个,分别占增加总数的3.23%、4.39%、3.23%。

(二)私营企业数量显著增长,占比超过七成

一季度末,全市“四上”私营企业1088个,同比增长58.83%;占“四上”企业总数的71.16%,同比提高8.66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个,占“四上”企业总数的0.46%。外商投资企业16个,增长23.08%,占“四上”企业总数的1.05%。

二、就业总量整体稳定

一季度末,全市“四上”企业就业人员29.56万人,同比增加0.65万人(上年一季度增加2.09万人),增长2.25%(上年一季度增长7.78%);比2019年同期增加2.73万人,增长10.20%,两年平均增长4.97%,就业总量整体稳定,延续上年整体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第二产业是稳就业的主体,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小幅提升

一季度末,全市“四上”企业中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2.95万人,占全部“四上”企业就业人员总量的77.64%,所占比重虽比上年同期(81.36%)略有下降,但主体支撑作用没有改变。其中采矿业和制造业始终是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范围的16个行业门类中容纳就业人员排名前两位的行业,分别容纳就业人员12.19万人和7.92万人,合计占全部“四上”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8.03%。

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总量上虽然相对较小,但占全市“四上”企业就业人员比重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一季度末,全市“四上”企业中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6.61万人,占全部“四上”企业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为22.36%,比上年同期(18.64%)提高3.7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是目前“四上”企业容纳就业人员排名第三位的行业,容纳就业人员2.58万人,占全部“四上”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8.73%。

(二)八成行业就业人员增加

一季度末,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范围的16个行业门类中,有13个行业增员,比上年同期增加3个,行业就业增长面扩大。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员最多,同比增加0.36万人;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加0.26万人;第三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加0.19万人;第四是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增加0.17万人;第五是建筑业,同比增加0.17万人。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减员,分别减少0.60万人、0.17万人和0.06万人。

(三)建筑业和规上服务业就业人员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末,建筑业就业人员2.05万人,同比增加0.17万人,增长9.0%。分行业大类看,建筑业四个行业大类就业人员均有增长。其中,建筑安装业增长2.49%,土木工程建筑业增长7.14%,房屋建筑业增长11.21%,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增长29.9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就业人员2.95万人,同比增加0.55万人,增长23.03%,增幅比全市“四上”企业就业人员增幅高20.78个百分点。

(四)私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加强

一季度末,私营企业就业人员7.63万人,同比增加1.17万人,增长18.11%;占全部“四上”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25.81%,比上年同期(22.35%)提高3.46个百分点,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传统产业吸纳就业的主体地位尚未改变

一季度末,全市“四上”企业中,传统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容纳就业人员11.63万人,同比减少0.61万人,下降4.99%,占全部“四上”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接近四成(39.34%)。传统产业就业人员虽有减少,但依然占据较大的比重,转型发展任重道远,面临较大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压力。

(二)装备制造业就业人员减少较多,重点行业影响明显

一季度末,全市“四上”企业中,装备制造业就业人员3.85万人,同比减少0.20万人,下降5.00%。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由于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就业人员下降明显,同比减少0.30万人,下降10.25%

(三)部分行业企业数量仍然较少,对行业代表性不强

一季度末,全市“四上”企业中,部分行业企业数量仍然较少,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个),教育行业(5个),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6个),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行业(5个)企业数量仍然较少,代表性不强,仍需加大培育力度,提高行业代表性。

四、几点建议

(一)通过创新驱动为工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紧紧抓住国家政策体系调整、发展格局优化的历史机遇,依托全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效应,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动能,加大研发力度,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在改造传统产业基础上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增强对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效应,积蓄动能创造就业,为工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继续加大对准“四上”企业的培育力度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四上”企业的入统工作,要在政策、环境、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发展,使产品质量优、市场前景好、技术质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尽快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

说明:“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