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呈上升态势。丹河新城投资进度不断加快、开发区投资稳步增长,但还存在工业投资同比下降,产业类投资不达目标等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基本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呈上升态势

1-9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3.5亿元,同比增长9.5%,分别比1-3月、1-6月提高6.2、0.2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7位,与全省平均水平同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9.4亿元,增长120.1%;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31.2亿元,下降1.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42.9亿元,增长11.6%。

(二)民间投资同比持平

1-9月份,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61.4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8.7亿元,增长118.5%;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2.9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9.8亿元,下降10.5%。

(三)区域投资不平衡

1-9月份,除开发区、陵川县外,其他各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均为正增长。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沁水县、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7.3%、9.3%、6.0%、4.7%、2.0%;开发区、陵川县固定资产投资均同比下降1.1%。泽州县连续8个月保持投资总量、增速双第一,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个百分点,其中,仅晋城市丹河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6个项目完成投资21.7亿元,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个百分点。

(四)各开发区投资参差不齐

1-9月份,我市5个开发区(含示范区)完成投资同比增速参差不齐。其中,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四园)、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投资增速较低,分别为1.1%、-68.6%;阳城、高平、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增速较高,分别为122.0%、120.8%、86.2%。

工业类开发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速由高到低依次为: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长323.1%、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长97.1%、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长85.8%、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四园)下降13.2%。

(五)丹河新城建设快速推进

1-9月份,丹河新城共有投资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142.2亿元,完成投资30.6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6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136.6亿元,完成投资30.2亿元。

(六)主要行业情况

1-9月份,完成投资超过10亿元的行业有9个。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投资持续乏力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投资增速呈持续回落态势,自5月开始呈负增长态势。1-9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31.2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采矿业投资完成53.0亿元,下降5.9%;制造业投资完成45.0亿元,增长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33.1亿元,增长4.7%。

(二)产业类投资占比离目标趋远

1-9月份,全市产业类投资完成157.6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0.1%,较上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下降9.9个百分点,比省定年度目标(占比44.5%)低4.4个百分点,产业类投资占比呈持续下降态势。在产业类投资中,总量排前三位的分别是采矿业(占33.7%)、制造业(占2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21.0%),其同比增速分别比全市全部投资低15.4、9.1、4.8个百分点,导致产业类投资占比不达目标。

三、几点建议

(一)精准定位,提高项目谋划能力

当前,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抓投资关键是抓项目,抓发展的关键也是抓项目,而抓项目首先要有好的谋划。一是根据既有规划做好谋划,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也是谋划项目的重要指南,要紧扣既定规划主题,做好相应项目谋划工作。二是根据当前问题做好谋划,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定位我市经济发展方向,针对当前我市存在的工业投资下降的情况,要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并要注重工业产业发展方向,引导工业投资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二)狠抓落实,强化项目推进力度

一切谋划,关键在落实,只有落实好,谋划才不会落空。随着各开发区的成立,开发区建设大有可为,要重点抓开发区项目建设进度,要以“三个一批”活动为抓手,狠抓开发区签约项目建设进度,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制,切实发挥好开发区“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

(三)做足服务,提升项目招商环境

服务好,招引快。要着力提升我市项目招商环境,留住人心、留住项目。一是在招商软环境上下功夫,出台招商引资管理办法、中介人奖励兑现政策、重点招商产业政策,搭建招引规范体系,提供各项手续办理便利条件等,体现我市招商环境的制度优势;二是在招商硬环境上下功夫,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