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稳步向好,传统服务业经营持续改善,虽然文体娱乐、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线下行业经营状况仍不理想,企业亏损严重,但现代新兴服务业展现出较高的成长潜力。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经营持续改善

(一)营业收入降幅持续收窄

1-8月份,全市9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8.8亿元,同比下降11.8%,较1-5月份收窄14.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下降26.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3.6%,年内累计增速首次由负转正。

(二)其他指标情况

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3.6亿元,同比下降52.0%;税金及附加0.2亿元,同比下降10.1%;应交增值税0.8亿元,同比下降13.4%;应付职工薪酬7.9亿元,同比增长0.3%;期末用工人数20217人,同比下降3.5%。

二、分行业情况

(一)从行业门类看:十大行业营业收入“四增六降”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6.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3.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9.5%;卫生和社会工作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5.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下降24.9%,较1-5月份收窄13.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0.7亿元,同比下降7.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0.2亿元,同比下降39.9%,较1-5月份收窄7.7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0.7亿元,同比下降2.7%,较1-5月份收窄14.7个百分点;教育业营业收入0.04亿元,同比下降0.9%,较1-5月份收窄32.4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0.4亿元,同比下降49.7%,较1-5月份收窄13.4个百分点。

(二)从核算行业看:喜忧参半

交通运输仓储业营业收入降幅依然较大

1-8月,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下降26.3,降幅较1-5月份收窄14.2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13.6亿元(占比80.3%),同比下降27.5%,影响交通运输仓储业下降61.0个百分点。

从重点影响企业看:高速路公司中的山西长晋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晋焦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受上半年高速公路免收费政策影响较为严重,山西晋焦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同时还取消省界收费,影响更为严重,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8.1%、66.8%;物流运输公司中的晋城运盛物流有限公司、山西晨光物流有限公司由于疫情影响导致下游产业不景气以及物流运量减少等因素影响,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8.3%、28.0%。

(二)其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由负转正

其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7.1亿元,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6%。其中:商务服务业(占比64.1%,同比增长13.1%)和专业技术服务业(占比16.3%,同比增长28.6%)拉动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1.4个百分点,带动新兴服务业率先走出疫情阴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分布失衡,行业结构有待优化

从单位数和营业收入占比来看,我市规上服务业仍然集中于交通运输、装卸搬运、仓储等传统服务业领域,这些行业对工业特别是煤炭经济依赖性较高,企业业务类型较为单一,往往随煤焦等上游产业的形势好坏而波动,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乏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动能。同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高新现代服务业尚属空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各仅有1家单位。居民服务业、健康卫生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单位少、规模小、发展不稳定,对规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不足。

(二)部分行业仍然恢复缓慢

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恢复慢,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文化艺术业下降82.5%;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55.7%;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下降45.2%;研究和试验发展下降38.3%;管道运输业下降31.1%;道路运输下降27.5%;水利管理业下降21.9%。20大行业中有8个行业下降幅度在10%以上。 

四、对策建议 

(一)帮扶重点难点领域,力促企业扭亏为盈

对接企业需求,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帮扶。减免企业税费、税款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缓缴。狠抓受疫情影响严重,经营活动恢复较晚的文体娱乐、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一业一策,精准帮扶,助力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经营水平。加强行业发展监测,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解决困难,加强调研,深入分析道路运输业、商务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等行业面临的困难原因,精准助力企业扭亏为盈。

(二)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恢复,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抓好促进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加快培育和发展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线上教育、信息共享、大健康等新热点和新模式,助推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文化体育、教育医疗、旅游娱乐、餐饮住宿、居民日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成本进一步下降,激发企业活力,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服务百姓,保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