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解放思想、创新求变,按照二季度全区经济发展调度会部署要求,坚定信心、排除干扰、真抓实干,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全区经济迎难而上、稳中向好,生产供给稳定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有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生产总值完成172.0亿元,增长6.2%,增速排全市第4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增速排全市第4位。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3亿元,增长12.9%,增速排全市第2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5.3亿元,增长7.5%,增速排全市第1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亿元,增长2.5%,增速排全市第2位。
二、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增长稳中有升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7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较一季度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亿元,增长10.6%,增速较一季度提升10.0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位;第二产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5.1%,较一季度提升2.4个百分点,居全市末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6%,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2.0亿元,增长6.4%,较一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5.0%,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5亿元,增长10.6%。从主要农产品产量看,上半年,蔬菜总产量963.1吨,增长12.4%,禽蛋产量1689.2吨,增长0.1%;生猪存出栏量均下降,生猪存栏1019头,下降10.2%;出栏586头,下降46.5%。
(三)工业生产运行平稳
上半年,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较1-5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增长0.5%。
从主要行业看:上半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较快增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增长58.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增长44.8%。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较好,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6%,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2.1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4%,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8.1个百分点。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保持稳定增长,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加值增长34.8%,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1.1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增加值继续负增长,因海斯制药受国家医药集采政策影响,产品招采价格二次下降,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8.2%,降幅较1-5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0.9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下降10.7%。民生供应行业基本稳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0.6%,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0.1个百分点,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2%,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0.1个百分点,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9%,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0.2个百分点。
从产品产量看:煤炭制品增长122.8%;原煤增长33.3 %;商品混凝土累计增长29.4%;多色印刷品累计增长11.3%;单色印刷品累计增长11.3%;电力电缆累计增长90.7%;矿山专用设备累计增长8.7%;水泥累计下降18.1%。
(四)服务业发展态势较好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较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占GDP比重高达82.6%,是我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对GDP的贡献率达85.0%,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7%,较一季度提升5.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8.6%,较一季度回落2.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0.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增长6.3%,较一季度提升3.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0.9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2%,较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9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6%,较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4.4%,较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6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1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3.5%,较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居全市末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0.5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
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3亿元,同比增长12.9%,较1-5月份回落3.3个百分点,较1-4月份回落6.1个百分点。
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速放缓。上半年,全区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31.1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4.2%,增长24.9%,较1-5月份回落13.5个百分点,1-4月份回落10.0个百分点,拉动投资12.2个百分点;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4%,增长38.4%,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5.4%,拉动投资2.0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上半年,我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5%,下降2.8%,低于固定资产投资15.7个百分点,降幅较1-5月份收窄5.4个百分点,较1-4月份收窄2.9个百分点,下拉全部投资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8.6亿元,下降2.0%,降幅较1-5月份收窄7.5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0.49亿元,下降27.5%,降幅较1-5月份收窄26.5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仍运行低迷。上半年,全区民间投资完成28.0亿元,下降6.1%,(1-5月份下降10.1%,1-4月份下降8.5%,1-3月份下降11.6%,1-2月份下降22.0%),低于全区投资平均增速19.0个百分点,占投资的比重达48.8%,下拉投资3.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18.3亿元,下降17.2%,占民间投资的比重为65.5%,可见房地产投资在民间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投资波动大小直接影响全区民间投资趋势变化。
(六)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上半年,在以旧换新和夏季升学季的带动下,加之消费券也发挥了明显拉动作用,政策创新支持力度持续扩大,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25.3亿元,同比增长7.5%,高于全市(7.0%)0.5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一,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0.6亿元,增长13.3%。
商品零售增长快于餐饮收入。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实现4.7亿元,增长10.7%。商品零售实现56.0亿元,增长13.5%,商品零售快于餐饮收入2.8个百分点。
多类别商品销售保持增长。从商品类别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增势平稳,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6.6亿元和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3.8%;汽车类消费拉动明显。汽车类完成零售额17.6亿元,同比增长39.9%,拉动限上社零9.0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完成零售额6.9亿元,同比增长130.0%。石油类商品销售保持增长。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完成11.1亿元,增长1.0%。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较快,其中,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6%;通讯器材类增长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08.5%。
(七)财政收入增速居全市前列
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2.5%,居全市第2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2亿元,下降17.6%;非税收收入完成6.1亿元,增长23.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8亿元,下降15.9%。其中,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03.1%、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0.6倍、农林水支出增长45.4%。
三、存在问题
(一)工业生产承压运行。上半年,面对煤炭产品价格波动,基建投资增速回落、市场需求不足等不利影响,规上工业企业承压运行,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双双回落,上半年,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4.2亿元,增长12.5%,增速较1-5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增速较1-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较1-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较1-2月份提升0.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增速较1-5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较1-4月份回落3.7个百分点;较1-3月份提升2.4个百分点,较1-2月份回落1.9个百分点。
(二)大宗商品价格下行,批发业销售额降幅扩大。上半年,全区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11.4%,降幅较1-5月收窄1.2个百分点。造成批发业销售额下降的原因主要为:一是煤炭市场呈现“供应宽松、需求疲软、价格承压”的三重特征。块煤受化工行业拖累深度下行,喷吹煤虽有钢厂刚性需求支撑但上行乏力。若无实质性减产政策或需求复苏,下半年偏弱仍是主线。上半年,全区限上煤炭制品类批发业销售额完成79.4亿元,同比下降7.6%,加之占比高达54.1%,下拉全部限上批发业销售额3.8个百分点。二是骨干企业国投汉禾调整带来的影响较大。受市国投主营和辅营业务板块占比调整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国投汉禾完成销售额14.6亿元,下降40.2%,下拉全部限上批发业销售额5.9个百分点。
(三)投资总量支撑不足,发展后劲亟需增强。上半年,全区共有在库项目186个,同比减少28个,下降13.1%;计划总投资423.8亿元,同比减少100.2亿元,下降19.1%,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200.4亿元,同比减少54.6亿元,下降21.4%;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7.5亿元,同比减少20亿元,下降42.0%。本年施工项目个数136个,同比减少22个,下降13.9%,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施工项目55个,同比减少10个,下降15.4%。从结构看:城区核心支撑为房地产投资,但当前国家限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对城区影响较大。加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文博路至文峰路连通,城市体验中心、中心城区张峰供水等重大项目已基本完工。从重点项目看:西北环改造提升、电商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程颢书院等项目入统时间不确定,难以形成有效投资增量。重点项目个数和投资计划均比去年同期减少,投资增长支撑不足,对全区投资影响很大。
四、对策建议
(一)稳运行强服务,引导企业优化生产。一是巩固煤炭行业地位。优化煤炭生产调度,推动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煤化工、清洁能源等下游产业,降低单一市场波动风险。二是帮扶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针对金属制品、医药、食品等下滑行业,提供技改补贴和税收优惠,支持企业研发高附加值产品;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三是释放消费工业潜力。针对消费品工业萎缩问题,联合电商平台开展促销活动;鼓励医药、食品企业开发适销新品,拓展线上线下市场。
(二)做强项目储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是各相关部门要紧盯责任目标任务,充分挖掘全区投资发展潜力和空间,按照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突出抓好“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引领力度大、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招引和落地工作,尽可能消除重大项目支撑减弱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遏制投资下滑势头。二是抓住关键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实质性开工,充实在建项目库。已签约项目,加强联系沟通,力促早日落地;落地项目,做好服务保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续建项目,督促早日复工,为扩大投资规模添砖加瓦,支撑全区投资高质量发展。
(三)精准施策拓展市场,多维发力激发消费活力。一要积极借鉴网络零售平台在培育模式、技术支撑、营销策略等先进经验,引导企业优化产品供给与服务品质,有效激发和带动网络消费增长。二要把握“假期经济”发展契机,精准释放商超、餐饮、升学季、消夏夜市的消费潜力,指导凤展、兰花等10家重点企业开展让利促销。加强规划引导,鼓励夜市业态与旅游观光、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餐饮、旅游、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多点综合性夜间消费市场。三要在紧密结合国家及省市促消费政策导向与居民在家电、汽车、通讯设备等领域的实际需求,动态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范围,确保补贴精准高效发放。针对石油、家电等重点领域消费增长趋缓态势,推动政府、企业、银行多方联动,探索发放满减消费券;同时,面向住宿、餐饮等行业重点企业定向发放消费券,助力改善企业经营波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