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区上下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全区经济延续持续向好态势,实现良好开局。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生产总值完成82.2亿元,增长4.8%,增速排全市第4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增速排全市第5位。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亿元,增长12.1%,增速排全市第3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4.1亿元,增长7.8%,增速排全市第1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8亿元,增长3.2%,增速排全市第2位。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起步平稳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区生产总值完成8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低于全市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8亿元,增长0.6%,较去年全年回落3.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位;第二产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2.7%,较去年全年回落2.8个百分点,居全市末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8%,拉动GDP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8.9亿元,增长5.2%,居全市第二位,较去年全年回落1.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0.1%,拉动GDP4.3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08亿元,同比增长0.6%。从主要农产品产量看,一季度,蔬菜总产量262.6吨,增长8.5%,禽蛋产量877.8吨,增长1.1%;生猪存栏量明显增多,生猪存栏1014头,增长42.8%;出栏318头,下降58.5%。

(三)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一季度,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当月增长18.8%。从主要行业看:一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增长81.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增长43.4%。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加值增长19.2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4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拉动明显。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9.0 %,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2.3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3.2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2.3%,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0.8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下降13.3%。

从产品产量看:原煤累计增长153.2%;电力电缆累计增长136.0%;多色印刷品累计增长30.0%;单色印刷品累计增长29.9%;水泥增长23.5%;商品混凝土累计增长20.6%;矿山专用设备累计下降7.1%。

(四)服务业主引擎地位更加稳固

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居全市第二位,占GDP比重高达83.8%,对GDP的贡献率高达90.1%,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8%,居全市第三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6%,居全市第三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居全市第二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4.7%,居全市第六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长11.2%,居全市第三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增长2.5%,居全市六  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0.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4.4 %,居全市第    六位,拉动服务业增加值0.6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亿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位。 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区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6.6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9.3%,增长27.7%,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98.9%,拉动投资12.0个百分点;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快速增长,完成投资1.2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8%,增长63.4%,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31.8%,拉动投资3.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行。一季度,我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9%,下降7.4%,低于固定资产投资19.5个百分点,下拉全部投资3.7个百分点。

(六)消费品市场行稳提质

一季度,消费市场继续回暖。全区积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办好春节等假日促消费活动,用足用好消费券等措施,促消费、惠民生政策“组合拳”取得积极成效。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4.1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全市平均增速(7.2%)0.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位。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0.0亿元,增长14.5%。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均增长较快。一季度,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实现2.3亿元,增长11.9%。商品零售实现27.7亿元,增长14.7%,商品零售快于餐饮收入2.8个百分点。多类别商品销售保持增长。从商品类别看,吃穿用类消费基础稳固。一季度,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2%、11.7%、16.2%。汽车类商品增速今年由负转正。随着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加力扩围,激发了汽车市场的消费新活力。一季度,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0%和14.8%(1-2月份增长14.4%,增速由去年的下降2.7%转为正增长),以上2类共占限上商品零售额的42.5%,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1个百分点。家居改善类商品成效明显。一季度,家居改善类消费大幅增长。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7%;家具类增长56.2%,通讯器材类增长44.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74.8%。

(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增长

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8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2.0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亿元,下降23.0%。非税收收入完成2.8亿元,增长3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9亿元,下降24.0%。其中,科学支出增长13.6倍;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76.7%;公共安全支出增长76.3%。

三、存在问题

(一)医药制造业降幅再次扩大。医药制造业去年全年持续负增长,降幅呈不断收窄趋势,但今年开年受春节假期和国家集中采购相关政策的影响,订单减少,价格下降,销量较低,降幅再次出现扩大。一季度完成产值1.6亿元,下降12.0%;增加值下降12.3%,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0.8个百分点,降幅较1-2月份扩大3.9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扩大10.5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部分行业增速低于平均水平。一季度,服务业中有三大行业增速低于平均水平,占服务业比重为33.0%。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4.4%,低于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2.5%,低于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4.7%,低于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增长。一季度,全区房地产投资完成5.6亿元,下降7.4%,今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1-2月份增长0.1%,去年年底增长4.6%)。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无新开工项目,去年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项目2个,完成投资1356万元;二是在建项目个数明显减少,其中,已竣工项目13个,停工项目3个,正在开发建设的项目仅剩30个。在当前大环境下,依靠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模式,将面临严峻挑战,房地产投资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四)限上单位规模偏小,所占比重偏低。一是今年一季度限上社消零累计增长14.5%,占全部社消零比重为40.5%,虽然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2.3个百分点,但占比仍然偏低。二是我区限上单位户均零售额为451.5万元,零售额规模较小,这意味着平均每户的消费能力或者消费规模有限。全区仍缺少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核心竞争力强的商贸流通企业,真正的亮点和品牌商家不多,传统零售业所占比重过大,主要依赖于日常用品销售和餐饮服务,业态创新转换不能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需求,抑制了购买需求并使部分购买力外流。

四、对策建议

(一)稳定工业基本盘,强化运行调度。一是加强企业帮扶指导力度。围绕企业需求提供精准化、具体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阶段性难题,切实保障工业生产正常有序。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主导产业“强链、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技术水平和产业价值,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数字赋能、绿色发展,增强其发展活力与发展后劲。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推动政策红利及时、足额传导至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强化项目储备,增强发展后劲。一是结合我区发展需求,切实分析研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聚焦短板领域,精心谋划储备一批利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与此同时,要统筹协调发改、住建、工信等行业主管部门同向发力,实现项目储备库的即时更新管理,促进谋划招商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二是针对重大项目投资建设推进的弱项和短板,进一步细化责任,做好要素保障,抓好抓实已开工项目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加快排查梳理问题,逐个攻坚,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日形成有效投资,以项目建设带动和扩大有效投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

(三)扩大政策拉动效应,增强大众消费信心 “两新”政策的落地实施对消费市场的提振作用明显,接下来要继续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一是保持政策措施的延续性。尽快出台相应叠加配套措施,充分发挥政策的拉动作用,继续推动传统消费品如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领域的“以旧换新”政策,培育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数码相机、大健康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加强政府部门对“两新”政策的宣传引导。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进行联动宣传造势,将政策的实施细则和优惠力度讲清说明,打消消费者对企业的疑虑和担忧,通过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消费意愿,增强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