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持续精准施策,推动政策落实,全区经济企稳回升,消费稳定恢复,消费市场总体保持恢复增长态势。2023年前半年,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2.6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市增幅(6.6%)1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一,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山西和晋城平均水平(见图1)。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1-6月份,城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8782.5万元,同比增长7.4%;其中,6月本月上报110251.6万元,同比增长4.6%。2023年城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逐月累计增速如下图2所示。

从消费类型来看,1-6月份,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实现456624.4万元,同比增长6.6%;1-6月份,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实现32158.1万元,同比增长19.7%。

二、四大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总体来看,四大行业发展不均衡。(见图3)

从销售情况来看,1-6月份,城区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298308.9万元,同比下降7.5%,降幅较1-5月份扩大5.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456548.5万元,同比增长4.2%,增幅较1-5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

从经营情况来看,1-6月份,城区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2563.0万元,同比增长52.0%,增幅较1-5月份回落10.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9575.0万元,同比增长18.9%,增速较1-5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消费券持续发力,助力消费市场复苏

2023年第二季度共投入消费券4500万元,核销4136.15万元,拉动销售7.72亿元。其中,商业零售券500万元,核销342.27万元,拉动销售1635.93万元,杠杆比4.77;汽车券1500万元,核销1307万元,拉动销售4.7亿元,杠杆比35.9;数码家电家居券2500万元,核销2486.88万元,拉动销售2.86亿元,杠杆比11.52。

(二)汽车类销售不景气,消费券难续销售火爆。

6月,全区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下降22.5%,降幅比5月扩大10.6个百分点,下拉当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个百分点。1-6月,全区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下降4.7%,下拉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个百分点。汽车类消费券没有达到预期的刺激作用,主要与前期汽车券持续发放,过度透支有关,汽车不同于常规消费品,替换周期较久。

(三)商品销售增势良好,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1-6月份,全区限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48.88亿元,同比增长7.4%。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类别看, 21个行业大类中,近七成商品零售额实现正增长。基本生活类消费需求平稳,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5.3%和28.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42.9%;日用品类增长84.4%。升级类商品零售较快增长。部分升级类商品零售实现两位数增长,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增长123.3%;通讯器材类增长58.8%。大宗商品消费拉动强劲,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14.3%,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2.5个百分点

(四)接触型消费恢复明显,出行类消费快速增长

 餐饮等接触型消费回暖向好。随着餐饮堂食、旅游景点等线下消费场所有序恢复,居民服务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带动相关消费回暖向好。1-6月份,全区实现餐饮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19.7%,快于商品零售13.1个百分点。

(五)新增单位注入活力,重点企业贡献较大

新增企业拉动明显。今年全区新增限上贸易单位99家,1-6月份共实现零售额6.3亿元,同比增长149.5%,拉动全区限上零售额增长7.8个百分点,为全市消费品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重点企业贡献突出。1-6月份,全区344家限上在库贸易单位中,限上零售额累计完成超过5000万的总共24家,共完成零售额30.3亿元,占全区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62.0%,同比增长7.3%,对全区限上零售额的贡献率高达63.6%。

四、消费品市场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当前,全区消费市场有序复苏,既有去年同期疫情影响下的低基期因素,也有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消费得到释放,以及节日效应、各类促消费政策的加持, 但也要看到目前消费增长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一)各月增速有所回落,持续增长压力较大

 今年以来,各月全区限上零售额增速呈逐步回落趋势(见图4)

主要是由于去年4月份全区经济受疫情冲击影响比较大,5月份以后经济呈现明显回升态势,相应基数明显提高。近几年,受疫情对市场主体的影响,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涨、竞争激烈和消费需求收缩等困难,停业企业较多,增长压力较大。

(二)商品类值结构不优,消费升级步伐缓慢

全区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中结构不优矛盾依然突出。对车油两类商品的依赖过重,汽车和石油类是城区限上单位中占比最大的两类商品,两大类值1-6月份占限上零售额比重为51.8%,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若剔除出石油类和汽车类零售额,全区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3.8%;而能反映居民基本生活的“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占比为23.4%,比重低于全省4.4个百分点,其他行业占比低抗风险能力不足,提档升级步伐依然缓慢,影响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

(三)大宗商品价格下行,批发业销售额降幅扩大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受国际局势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下游客户订单量减少,今年来煤炭产品价格大幅下降。6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环比下降6.4%,同比下降19.3%;1月至6月平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4%。受价格波动影响,1-6月,全区限上煤炭制品类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46.8亿元,同比下降13.4%,加之占比高达63.9%,下拉1-6月全部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9.2个百分点。1-6月份,全区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7.5%,较1-5月回落5.4个百分点。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消费作为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下一阶段,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升消费预期,推动消费扩容提质。

(一)提振消费信心,打好促进消费“组合拳”

消费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区委区政府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围绕“消费提振年”发力促消费,持续提振消费信心,稳定消费预期。一是强化促进消费政策引领,根据省“晋情消费•全晋乐购”活动方案,围绕提档大宗消费、升级消费体系、提升消费品质、培育新型消费、激发餐饮消费、扩容会展消费和复苏文旅消费等方面,每月开展全区的主题消费活动;二是活跃消费市场,围绕城市地标、人气商圈,大力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打造城市新地标、新商圈和新生活圈,培育壮大夜间消费市场,增添城市烟火气;三是着力提升旅游品质,充分挖掘本土旅游特色,完善旅游产业链,积极完善景区周边配套设施,实现衣食住行多形态有机融合,提升景区便利化水平和游玩体验感。

(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消费市场“新动能”

 针对当前全区商品销售市场对重点企业依赖程度过高的现状,一是要稳定大宗商品,多管齐下培育新的行业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在鼓励和支持汽车、石油、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引入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二是要做到抓大不放小,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培训,鼓励其做大做强。既要加大对大型零售企业的关注、扶持力度,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又要避免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过度依赖,逐步形成商品销售市场多点拉动、多元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对虚拟经济的重视程度,积极培育本土电商主体,建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支持。对重点电子商务企业给予新增投资补贴、融资支持等政策优惠,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在全省、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品牌。

(三)加快特色商圈建设,促进居民消费提质升级 

 以打造万达商圈、南大街商圈为契机,完善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城区贯通晋豫省会城市的地缘优势,完善配套服务,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和总部经济落地城区,做大做强消费市场主体。注重完善高质量供给,培育消费新增长点,重点聚焦特色消费、品质消费、旅游消费、养生消费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充分发挥地域特色,通过构建文旅消费大环境,加快商贸、文化、旅游等消费业态跨界融合,打好住宿、餐饮、休闲、消夏、康养旅游等“配套组合拳”,打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努力把城市的人气聚起来、商气汇起来、“烟火气”旺起来,积极扩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