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面对后疫情时代影响,在陵川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市县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市前列,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16.4亿元,同比增长10.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月份增长19.4%,1-3月增长10.4%。
固定资产投资:3月当月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8.6%;1-3月累计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9.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14.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8.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093元,同比增长7.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96万元,同比增长8%。
二、运行特点
1.农业生产运行平稳
1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6.5%,较全市增速(5.9%)高0.6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三。其中:生猪出栏5.7万头,同比增长11.3%。蔬菜和食用菌产量1253吨,同比增长1.97%。全县造林面积27公顷,同比增长17.4%,森林抚育252公顷,同比增长16.1%;木材产量3500吨,同比增长332.6%;育种育苗面积136公顷,同比增长16.2%;四旁植树44.1万株,同比增长16.1%。
2.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1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全国增速(5.8%)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4.9%)1.8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增速相持平,全市排名第三。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总额13821万元,同比增长14.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3%)1.3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三。
从零售类值看,限额以上单位6大类商品(占78%)中,受消费券等利好政策影响,除服装鞋帽针纺类商品外均稳步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烟酒类商品占比最大(占30%),同比上涨5.6%,拉动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长1.6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占11%)增速较快,同比增长56.3%,拉动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长4.2个百分点;家电类商品(限上占比6.8%)同比增长24.6%,拉动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长1.7个百分点;中西药品类(占8.9%)同比增长27.3%,拉动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长1.9个百分点。
3.房地产业较快增长
1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62万元,同比增长9.5%。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2966万元,同比下降3.4%,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7.3%;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完成9684万元,同比增加4.2%,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412万元,同比增长110.7%,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5%,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完成17870平方米,同比增长51.3%,增速全市排名第三。
4.新入库企业拉动明显
在企业运行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要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主要着力点在新入库月度企业的拉动上,新入库企业无同期基数影响,完成量为净增长量,拉动行业作用明显。规上工业中,工友工贸为去年9月入库,今年1季度累计完成产值1.4亿元,占规上工业的13.9%,拉动规上工业32.9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中的规上企业陵川波普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去年5月入库,今年1-2月上报营业收入118.1万元,为净增量,拉动营利性服务业增长61.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陵川县崇安速达运输有限公司12月入库,今年1-2月在GDP占比仅0.3%的情况下,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为净拉动。(采用错月数据,核算1季度GDP。)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规上工业产能释放不足
受后疫情、环保错峰、安全及企业自身因素影响,1季度规上工业企业产能释放严重不足,近一半企业对规上工业贡献率为0甚至负增长,七大行业中除煤炭、冶铸分别拉动13.1、2.4个百分点外,其余五大行业基本无拉动,甚至拖后规上工业的增长。
1.煤炭行业。1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9.5%,对规上工业贡献率为126.8%,较去年232.5%减少105.7个百分点。主要是苏村1-2月受工作面搬家,3月份又因安全因素和两会影响生产天数严重不足,产能未能充分释放;司家河煤业受安全整顿影响,从去年8月停产至今未复产,两家企业拖后规上工业26个百分点,煤炭对规上工业的拉动效应较去年明显减弱。
2.非煤行业。受大气环保管控企业错峰生产影响,金隅冀东熟料窑从3月15日停至4月初,导致产值累计下降69%,拖后规上工业5.5个百分点。鑫源冶炼高炉损坏,从3月23日开始维修至今,受其影响圣士达也同步停产,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较低。受后疫情时代影响,下游市场需求疲软,企业面临减产甚至停产。羊明纳米因市场销售受阻,库存高位,于3月25日停产至今;建材行业中氧化钙产品下游市场需求不足,鑫煜、精良、骅磊盛存在不同程度减产,混凝土行业生产形势不如同期,建材行业9户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40.4%。
(二)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均衡
1季度我县第三产业完成11.1亿元,同比增长10%,占GDP的67.4%,起到了经济主导作用。但行业发展不够均衡,部分行业发展较慢。
1.批发业:1季度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7%。主要是因为我县批发业以煤炭批发为主,销售额占整个批发行业的74%左右,批发行业销售额增速受煤炭销售的影响很大。一是因去年后半年以来煤炭行业保供销量达到总销量80%左右,煤炭保供价格较低,影响煤炭批发行业销售额同比下降较快;二是我县近几个月煤矿生产煤炭品质较差,销售不畅。
2.住宿业:1季度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6.7%。主要是因为全县住宿行业企业少、规模小,近期各类培训减少,导致部分住宿业企业营业额波动较大。
3.金融业:1季度金融业贷款余额下降6.76%,存贷款余额加权增速9.9%。主要原因是该行业中农村信用社因去年12月一笔11亿贷款进行调整,同期基数较大,今年一季度无大额贷款产生,导致贷款余额下降幅度较大(-6.8%),全市垫底。
4.非营利性服务业:1季度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长9.9%。主要原因是我县10家“四下”非营利性样本单位均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速度较慢,基础绩效奖金等标准较低,影响整体的工资收入水平。加之,2022年一季度补发预发项目较多,2023年能够预发的项目大量减少,去年同期较大基数影响此项指标的增速。
(三)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不多
2022年新增“四上”单位22家,月度入库体现为净增量的单位共10家,占“四上”单位总量的8.7%,占比较低,且工业企业春晨兴汇入库以来未正常生产,建筑业企业鸿太旭飞入库后无建筑工程量,2家企业贡献率为0。月度入库企业作出贡献的实际只占7%,缺乏新生力量的注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提高统计数据质量。4月份以来,中央、省市对统计数据质量高度重视,核查力度空前,由原来的统计部门核查、单个专业核查,改为纪检、统计双线,工业、投资、贸易、服务业、工资、能源、名录全面核查,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部门在入企服务时不仅要加强对企业生产的帮扶力度,帮助企业尽快恢复产能,同时要求企业在上报数据前做好原始凭证的整理、保存工作,注意相关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不断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2.提升入企服务效能。面对后疫情时代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各职能部门要深入一线,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同时以重点企业为抓手,监测主要工业产品产销情况;帮助企业拓宽市场,加强产销衔接,促进企业稳定生产。
3.关注统计方法变化。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评估方法发生了变化,采用全县限上单位零售额+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去年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得出。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增速主要采用19家限额以下抽样调查单位零售额增速*权重+限额以上单位吃穿用类零售额增速*权重+限额以上小微型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速*权重+限额以上27家个体户零售额增速*权重。今年要关注核算变化后的4类行业运行情况。(去年主要是采用全县限上单位销售额累计增速、限下销售额累计增速、限上单位零售额累计增速、限下单位零售额累计增速四部分通过功效系数法进行测算得出社零增速。)
4.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要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新入库规上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特别是我县文旅康养、中药材特色镇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想产业发展成果在经济上展现直观成效,规模企业的培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