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GDP:完成79.6亿元,增长5.7%,增速排全市第5位。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7%,增速排全市第6位。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亿元,增长9.4%,增速排全市第5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3.1亿元,增长7.7%,增速排全市第1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4亿元,增长8.7%,增速排全市第2位。
二、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全区GDP完成7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7%,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4.5%)和全省(5%)1.2和0.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7.8%)2.1个百分点,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向好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1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4亿元,增长7.5%,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9.1亿元,增长5.4%,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0.15亿元,增长2.5%。冬小麦长势总体正常,春耕备耕有序推进。一季度,我区主要以林业和畜牧业为主,林业生产与上年基本持平,生猪出栏微降1.4%、羊出栏增长8.1%、牛出栏增长2.8%。
(三)工业经济小幅增长
3月份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7%,累计仅增长0.7%。增速分别低于全国(3.0%)、全省(4.7%)和全市(9.7%)2.3、4和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煤炭行业受煤炭价格和产量双下跌影响,当月增加值下降22.2%,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11.5个百分点;累计下降2.3%,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个百分点。热力行业受恒光热力将高平子公司产值分离影响,增加值下降10%,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4%,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个百分点。冶铸行业增加值增长6%,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9个百分点。新入库的汉通鑫宇、汇众信诺等8家企业增势强劲,增加值增长1.1倍,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5个百分点;其中汉通鑫宇增加值增长1.7倍,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2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运行明显回升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服务需求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的服务需求快速释放,服务业增长明显回升,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9.1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七大行业均实现正增长。一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快速反弹。居民外出就餐、购物、旅游、住宿明显增多,带动相关服务业增长。一季度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比上年同期加快9.2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0.5%,比上年同期加快14.4个百分点。二是随着我区购房需求反弹、国家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调以及我区出台的购房支持政策等因素推动下,一季度我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66.4%,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6.2%,上年同期下降5.1%。三是其他行业稳步增长。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增长2.6%、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5%、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
(五)消费市场回升态势明显
今年以来随着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望提升,消费回升态势明显。一季度,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3.1亿元,增长7.7%,累计增速为自去年以来最高;其中,限上零售额增长15.1%。分类型看,商品销售增势良好。一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从商品类值看,出行类商品拉动明显,汽车类增长9.9%,拉动商品零售增长3.4个百分点;受成品油价格高位运行影响,石油类增长29.2%,拉动商品零售增长4.7个百分点。随着餐饮堂食、电影院等线下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居民服务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接触型消费加速回暖。一季度,全区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1.2%,增速比1-2月份加快12.8个百分点,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17.2个百分点.
(六)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全区投资项目施工时间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亿元,增长9.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5.1%)、全省(0.9%)和全市(4.1%)4.3、8.5和5.3个百分点,实现“开门红”。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849万元,增长66.5%;第二产业投资完成0.42亿元,下降76.3%,下拉投资增速1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完成9.3亿元,增长30.4%,拉动投资增速24.2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再次成为拉动投资的主要动力。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开发市场的逐步回暖,企业到位资金充足,扭转了自去年5月份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房地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7亿元,增长31%,增速较1-2月份加快19.8个百分点,高出全部投资21.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7.4%,拉动全部投资12.3个百分点,再次成为拉动投资的主要动力。
新开工项目和项目到位资金有力推动投资进度。一季度,新开工项目10个,去年同期为0;计划总投资34亿元,本年完成投资3335万元,对全部投资的贡献为39.5%。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长24.1%,高出全部投资增速14.7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2倍、国内贷款增长71.9%、其他资金增长20.5%。
(七)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4亿元,增长8.7%,增收0.3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亿元,下降5.8%,减收0.13亿元;非税收入完成2.3亿元,增长27%,增收0.49亿元。
三、存在问题
(一)工业增长后劲不足。一是煤炭行业增长颓势渐显,拉动作用减弱。受煤炭价格和产量双下跌影响,我区两家煤炭企业在3月当月煤炭产量下降8.9%,当月煤炭产值下降23.3%,对工业增加值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二是恒光热力因今年将高平子公司产值分离,导致产值下降57.8%,下拉热力行业产值下降12.4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一季度,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4%,低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0%)1.6个百分点。二是行业间发展不均衡。七大行业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均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和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低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2.8、3.9和2.9个百分点,三大行业占服务业比重为46.4%,但对服务业的贡献率仅有20.9%。其中,交通运输业除受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低影响外,1-2月份规上道路运输企业周转量下降12.9%,影响整个行业增速,主要是省运集团因车辆不达环保要求,车辆减少,货物周转量下降48.4%,下拉整个周转量16.5个百分点;金融业受山西银行晋城分行票据转贴现转出影响,我区本外币贷款余额1、2、3月份平均增速下降1.3%,影响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营利性服务业主要是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下降影响,增长缓慢。一季度,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下降8.9%,主要是合为集团因工资调整,工资总额下降30.4%,下拉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5.0个百分点。目前我区服务业的回升仍然是初步的、恢复性的,基础还不牢固。
(三)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一是商品结构单一,过分依赖汽车、石油等商品。一季度,限上汽车、石油类商品占限上零售额的50.3%,拉动限上零售额8.1个百分点。二是线上销售占比较低,线下销售经营压力较大。一季度,限上在库电商企业仅4户,限上网络零售额占比仅2.7%,对全区限上零售额贡献偏低。同时实体经济发展脚步逐渐放慢,门槛低、成本少的电商对实体经济冲击较大,一季度,月均销售额超1000万的批零企业仅有59家,实体企业面临市场需求减少和订单不足、劳动力成本上涨、资金紧张等问题,经营压力加大,销售增速回落。
(四)投资质量有待提高。一是产业投资增速下滑。一季度,我区产业投资完成1.4亿元,下降26.2%,降幅较1-2月份扩大7.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3.8%,比重较去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主要是工业类投资下降76.3%,下拉产业投资74.0个百分点。二是部分投资项目形象进度虽已达到,但因工程结算单确认滞后,投资数据无法上报。以工程结算单或进度单做为上报依据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由于企业资金不足等原因,实际工程量已完成,但是监理和甲方没有在第一时间对已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确认,导致无法提供有效印证材料,不能上报投资数据。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着力抓好工业生产。一是推动晋普山、坡底实施采掘面改造,逐步实现“少人、无人、安全、高效”开采,提高煤炭产量。二是持续跟踪监测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聚焦企业融资、用能、用工成本等问题,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盈利能力。要鼓励和帮助企业抢占发展先机,积极“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加快企业向好发展。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紧盯85个重点项目,分类有序推进。一是对续建项目抢抓二季度施工黄金期,确保按计划完成施工进度,形成实物工作量;二是对新建项目,完善机制,靠前服务,帮助项目主体解决用地、资金、审批、征拆等困难,推进项目手续的办理进度,实现尽早开工。三是扎实开展好“三个一批”活动,加强项目谋划包装,推进项目招商引资,促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转型项目落地开工建设。
(三)着力促进服务业恢复发展。一是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扩大内需、促进服务业复苏的系列政策,抢抓“五一”假期等重要节点,围绕汽车家电、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重点领域,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促消费活动,支持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挖掘更多消费增量。二是做优做强商贸物流,加快南村智慧物流园建设,引导全市汽车4S店集中入驻,新建一批一刻钟便民商圈、夜经济专区和品牌连锁店拓店。三是做大平台经济,加快二手车、煤炭运销、铸造销售、企业后勤等平台建设。四是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服务支出成本,提升居民消费欲望;适时出台促消费政策,提振居民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