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上下聚焦“六大战略定位”,以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落实的实际成效践行初心使命、检验责任担当,“十四五”转型出雏型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开发区投资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类投资占比超额完成任务,实体经济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1-12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2.3亿元,同比增长1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三位;以2019年1-12月份为基期,两年平均增长11.7%。

近一年省、市各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比

单位:%

(二)实体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

1-12月份,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完成30.7亿元,同比增长34.6%,对全部投资的贡献率为10.7%;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57.2亿元,同比增长14.8%,对全部投资的贡献率为44.6%;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64.3亿元,同比增长10.0%,对全部投资的贡献率为44.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4.0:38.8:57.3变为4.7:39.4:55.9。

从三次产业投资对全部投资的贡献率来看,第二产业投资贡献率与第三产业投资贡献率几乎相当;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占比来看,呈现出第一、二产业投资占比上升、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下降态势。综上,表明我市第二产业投资不断增强,我市实体经济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

(三)各县(市、区)投资发展不均衡

1-12月份,六县(市、区)投资增速差异较大,县域间投资发展不平衡明显。其中,泽州县在丹河新城和晋钢集团投资项目的带动下,自上年以来继续保持总量、增速双第一,占全市投资比重远超其他县(市、区),总量为165.8亿元,增速为18.5%,占比为25.4%;陵川县、沁水县、阳城县、高平市、城区投资增速分别为15.3%、11.4%、10.7%、10.1%、7.2%。县域间投资增速差最高达11.3个百分点。

(四)基础设施趋于完善

1-12月份,全市基础设施业投资完成109.6亿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完成67.6亿元,同比下降10.7%;道路运输业投资完成28.6亿元,同比下降31.8%;生态保护和环境运输业投资完成5.6亿元,同比下降48.6%;水利管理业投资完成2.3亿元,同比下降39.9%。随着近年来,我市在丹河新城、老城改造等方面的大力投入,全市基础设施得以完善。

(五)产业类投资占比强力跃升

1-12月份,产业类投资完成304.5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6.7%,超出目标(46%)0.7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六,比1-11月前进2位。从分行业情况来看,呈现“六升两降”的特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25.2%、49.7%、29.4%、24.0%、9.9%、5.5%;批发和零售业、仓储业投资分别同比下降37.8%、7.4%。

(六)开发区投资继续扩大

1-12月份,全市各开发区(示范区)投资共完成195.5亿元,同比增长21.9%,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0%。其中,工业类开发区工业投资完成143.5亿元,同比增长27.6%,高于全市工业投资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5.8%。各开发区(示范区)具体情况如下:

二、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民间投资活力不强

我市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在全省排位均相对靠后,1-12月份,全市民间投资完成271.2亿元,同比增长11.1%,在全省排名第8位,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6%,在全省排名第10位。从大类行业投资情况来看,对全市民间投资拉动力超过1.0个百分点的行业分别是房地产业、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分别拉动全市民间投资增长7.3、6.2和1.3个百分点,主要依靠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晋钢集团和农业市场主体。近几年我市民间投资发展缓慢,基数较低,受单个项目投资影响较大,再加上投资行业单一,导致我市民间投资活力不足、后劲不强等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工业转型升级有待加强

当前,我市工业投资仍然存在结构不够优化、质量提升不够高、效益不够高效等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转型升级。一是传统产业投资增速明显高于非传统产业投资增速,1-12月份,在工业投资中,传统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6.2%,高于非传统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6%)18.6个百分点;二是开发区投资项目还处于标准化厂房建设的起步阶段,能真正产生工业效益的实体项目投资相对较少,高质量产业格局还未形成;三是拉动因素的持续性、稳定性不强,对工业投资拉动最大的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拉动工业投资增长8.2个百分点,其次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拉动工业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第三大拉动行业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这三个行业投资的主要来源为晋钢集团投资、煤炭企业投资和个别项目投资,此类项目接续能力较弱,项目竣工后行业增速可能会出现大幅下跌,造成工业投资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仍待提高。

三、对策及建议

2021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较好增长,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后续要更加努力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成果。因此,建议如下:

(一)加强项目谋划,精准定位侧重点。围绕“十四五”期间,晋城经济发展方向,系统做好项目规划,找准定位,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对接乡村振兴、新基建等国家战略,契合国家发展要求,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等各类支持,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二)促进结构调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虽然我市工业投资总体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内部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确保工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一是要继续推进和支持传统产业投资,稳定全市工业投资增长基础;二是要督促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尽快入驻,促进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市产业整体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新基建项目,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工业转型升级,使我市工业发展更具创新性、智能性。

(三)激活民间投资,提高市场主体积极性。政府和市场,都是经济舞台上的演员,投资不是政府的“单人舞”,要充分发挥民间经济的基础重要作用,首先要促进民间投资增长。在资金保障方面,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条件,进一步落实好民间投资信贷、税收、产业等优惠;在项目服务方面,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为民间投资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