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起步之年,面对全球疫情不断反复、全国粗钢压减产量、全市多发暴雨灾害等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六大战略定位”,全年工业经济呈现生产快速恢复、效益持续向好、活力不断增强的态势,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提供了强大支撑。

一、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一)工业生产:全年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快于全国(9.6%)、全省(12.7%)6.1和3.0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二,较2019年同期增长24.1%,两年平均增长11.4%。月度累计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平稳运行、稳中向好态势。

图1:2020年以来全市规模工业增速走势

(二)行业运行:超七成行业实现增长

全市工业生产列统的32个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75.0%。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15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从主导行业看,煤炭行业增长20.0%、煤层气行业增长4.9%、装备制造业增长3.0%(其中,光机电增长1.6%)、化工行业增长7.7%,分别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2.8、0.4、0.3和0.2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冶铸和电力行业分别下降5.5%和4.8%。

(三)产品产量:多数产品同比增长,原煤产量再创新高

从全市监测的55种主要工业产品看,40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占全部工业产品种类的72.7%,重点监测产品中原煤、洗煤、煤层气、液化天然气、水泥、铸铁管、合成氨、商品混凝土、石灰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7%、14.3%、4.1%、5.6%、5.1%、37.1%、2.8%、75.1%、30.4%,其中,原煤产量近1.3亿吨,创历史新高。

二、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向好

(一)企业盈利状况明显改善

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改善。1-12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40.5亿元,同比增长36.3%,实现利润285.6亿元,同比增长89.0%,增速较上年加快108.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8.0%,呈现出利润增长远快于营业收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从行业来看,2021年全市工业财务列统的3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8个行业利润保持增长,4个行业由亏转盈,10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9个行业亏损。其中: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3.4%、煤层气行业利润总额增长65.5%,是拉动全市利润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化工行业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由亏转赢;电力行业受煤炭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全行业亏损20.8亿元。

(二)减负纾困措施积极有效

今年以来,疫情反复、贸易战持续,全球经济形势复杂、步履维艰,企业生存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使企业在逆境中坚定信心,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等政策,企业经营压力得到明显缓解,运营状况持续改善。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71.99元,同比减少7.97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11.77元,同比减少0.87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48.2元,同比增加9.3元;资产负债率65.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完成利税472.3亿元,同比增长80.2%。

三、工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一)民营经济、小型企业成长迅速

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38.9%,快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23.2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4.5%,较2020年提高9.7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41.4%,快于规模工业25.7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比重为29.6%,较2020年提高8.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快速成长,反映出我市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工业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二)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增量企业贡献突出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市规模工业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在库规模工业企业471户,较上年12月底净增117户,净增户数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净增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22亿元,同比增长4.3倍,增加值增长近3倍,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9个百分点,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近七成(69.2%)。

(三)对外开放持续深入,出口交货值首破百亿

2021年,全市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市规模工业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主要指标均较上年实现增长。2021年底,全市规模工业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9户,较上年增加1户。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4.1亿元,同比增长22.4%;完成利润59.0亿元,同比增长9.9%;完成利税72.8亿元,同比增长9.7%。2021年,我市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9%,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107.2亿元),创历史新高。

四、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压力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021年,全市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0%,增速快于非煤行业(8.1%)11.9个百分点。从行业占比看,煤炭行业增加值占比73.2%,为近年来高位,较上年(63.2%)提高10个百分点,较2019年(62.6%)提高10.6个百分点,煤炭行业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2.8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1.4%。煤炭行业占比不断提高,一方面受当前煤炭市场需求旺盛,煤炭价格屡创新高因素拉动,另一方面全市装备制造业持续低迷,新动能增速放缓也需引起高度关注。

(二)制造业占比回落,新动能增速持续放缓

受富士康集团订单减少,福盛钢铁政策性粗钢减产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市规模工业主要转型指标持续回落。从制造业占比看,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制造业占比17.9%,较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全省排名靠后;从新动能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6.0%,较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2.3%,较2020年下降16个百分点;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4.3%,较2020年下降3.8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4%,较2020年下降13.1个百分点。

(三)价格传导不畅,上下游行业利润增长走势分化

2021年以来,国际上受欧美国家货币宽松政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上游行业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涨幅均较大,国内受抑于终端消费需求不旺,价格向下游行业传导不畅。1—12月,全市规模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0.2%,其中,煤炭、煤层气、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等主要上游行业产品价格分别上涨54.3%、36.9%、31.6%,增幅均快于规模工业价格增幅,是带动工业品价格涨幅明显的主要行业;而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等行业分别下跌0.15%、7.09%、0.55%。

中下游行业产品价格传导不畅,并未明显跟随上游产品上扬,加之运输成本高企,将进一步推高中下游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促使工业企业利润呈现出分化走势。1—12月,煤炭、煤层气、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利润合计增长142.4%,对规模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121.1%;而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分别下降76.6%和6.6%,电力行业则全行业亏损20.8亿元。价格因素所主导的利润分化走势短期内将延续,不利于明年全市工业利润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不利于工业经济的整体健康平稳发展。

五、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2022年是“十四五”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要认真贯彻省“两会”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能耗双控等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抓转型,强化项目支撑,优化营商环境,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晋城贡献。

(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

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着力构建“1+5”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煤炭、钢铁铸造主导产业升级步伐,着力构建煤炭和钢铁铸造双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步伐,推动光机电、煤层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以各类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为助推器,助推晋城工业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之路迈进。

(二)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项目支撑

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进一步缩短审批时效,对标先进发达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机制,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决心。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把握好项目谋划、落地、推进、督导等各个环节,积极搞好协调服务,随时掌握建设进度。对已竣工项目,促其尽早投产达产;对近期能竣工的项目倒排工期,促其及时竣工投产,确保新增项目达产达效。对符合入库条件的企业,要加快给企业传达入库的各类政策,确保达规企业尽早入库。

(三)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

继续把稳定工业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工业企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的前提下,全力生产。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调度,最大限度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