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稳步推进,省、市、县各项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企业复商复市步伐进一步加快,社会消费潜力有效释放,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复苏。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8亿元,同比下降6.1%,降幅较上半年收窄 3.5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1位,降幅低于全国(-7.2%)和全省(-10.2%)平均水平。其中: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6%,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二)城镇市场持续恢复,乡村市场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城镇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6.6亿元,同比下降7.4%,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同比下降1.1%,较二季度收窄4.7个百分点,城镇市场销售持续恢复。乡村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2亿元,同比增长0.7%,年内首次转正;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9.6%。

(三)商品零售继续回升,餐饮消费明显复苏

前三季度,商品零售额275.7亿元,同比下降3.9%,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0%,基本恢复去年同期水平。餐饮收入44.1亿元,同比下降18.0%,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2.6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0.7%,增速高于去年同期(7.7%),因疫情推迟的婚礼宴会等团餐消费是三季度餐饮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

(四)限额以上单位销售恢复正常

1-9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01.7亿元,同比增长1.7%,比1-8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是全省唯一正增长的市。其中:9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同比增长12.5%。从5月份开始,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单月增速均保持在6%以上。

从1-9月限额以上单位主要商品零售类值看:

一是刚性商品供需稳定。粮油食品类、烟酒类、饮料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29.6%、16.5%和14.2%,继续保持上半年增长态势(上半年增速30.5%、14.5%和11.8%),充分发挥了刚性商品的“压仓石”作用。

二是穿着类商品销售加速回升。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大商场经营受到严重影响,1-2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同比下降39.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我市促消费政策的有效刺激,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增速降幅逐月收窄,在9月份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1%,远高于全省-13.9%的水平。

三是居住类商品进入销售旺季。家具类同比增长12.5%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35.4%,较上半年加快13.7个百分点,同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8月份同比增长48.2%)高度正相关。

四是升级类商品销售明显好转。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商品受疫情推迟的婚庆市场刺激明显,同比分别增长41.5%、24.9%和12.8%,较上半年分别加快22.0、8.2和5.9个百分点

五是汽车类商品销售回暖。1-9月汽车类商品占限上单位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7.5%。今年3、4、7、8、9月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单月增速均高于限上单位零售额单月增速,带动我市商品销售市场稳定复苏。1-9月,汽车类商品增速同比下降0.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0.9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前三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逐步回暖,尤其是第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正增长,但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量(319.8亿元)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340.6亿元),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负转正难度较大。

(一)城镇市场复苏仍然较慢

前三季度,城镇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4%,对消费品市场的主导作用不减。前三季度,城镇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4%,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收窄7.2和3.2个百分点;乡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17.8和4.8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复苏进度慢于乡村市场,第四季度城镇市场需要进一步提速。

(二)餐饮行业影响消费品市场依然明显

前三季度,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8.0%,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2.6个百分点。三季度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0.7%,但仍未能弥补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餐饮行业大幅下滑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石油类商品销售恢复缓慢

石油及制品类作为我市消费领域的第二大类商品,占1-9月份限上单位零售额的比重达14.3%,对我市消费品市场具有重要影响。今年以来,成品油价格与上年相比下滑明显。疫情期间,居民出行减少、工矿企业开工不足,需求明显不足。此外,临近年底,环保压力较大,机动车限行进入常态化,原本就下滑的石油销售行业将雪上加霜。1—9月份,全市石油及制品类同比下降19.0%,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稳定运行的几点建议

今年一季度,消费品市场受疫情冲击极为严重,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促消费政策,二季度市场逐步复苏,三季度基本回归正常,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速由负转正。四季度是全年的收官阶段,但环保压力、疫情反复等方面的影响也在加大,为确保我市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复苏态势,需在以下几方面不断发力。

(一)精准发力,放大政策杠杆作用

新冠疫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消费品市场恢复工作,相继出台了减免房租、优惠贷款、用工补贴、发放消费券等多项政策来稳定市场,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政策的刺激作用逐渐衰退,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政策的跟踪评估工作,及时调整有关政策,确保政策能够持续精准发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断放大政策的杠杆作用,使我市消费品市场平稳渡过“冬季”。

(二)稳定就业,持续夯实消费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和社会的“稳定器”。稳就业就是保障居民收入稳定,使消费的基础稳固。企业作为吸纳劳动力的主体,所以稳就业,首先就要稳企业。今年以来,各类企业承受了巨大压力,部分企业因抗风险能力弱已关停倒闭,有些企业还在苦苦支撑。政府应及时进行有效帮扶,稳定就业载体,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次要加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针对不同对象精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要扩大就业渠道,引导劳动者多渠道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优化供给,有效释放消费需求

近年来,全市消费品市场供给结构逐步优化,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消费空间不断拓展,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但一些领域、一些行业及商品类别等方面还存在与居民消费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放宽市场准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让利于企,让利于民,让我市居民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有效减少购买力外流。